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金加隆 (Galleon)====== =====基本信息===== * 类型: [[魔法货币]] * 流通地区: 英国[[魔法界]] * 制造者: [[妖精]] (由[[古灵阁巫师银行]]铸造与发行) * 材质: 黄金 * 汇率: 1 [[金加隆]] 等于 17 [[银西可]],而 1 [[银西可]] 等于 29 [[青铜纳特]]。因此,1 [[金加隆]] 等于 493 [[青铜纳特]]。 =====描述与外观===== **金加隆**是[[魔法界]]三种主要硬币中价值最高的一种。它是一种大型的金色硬币,比麻瓜世界的货币要重得多。 根据原著描述,每一枚由[[古灵阁]]铸造的[[金加隆]]边缘都有一圈滚花,并刻有一组序列号,用以识别铸造这枚硬币的[[妖精]]。硬币的具体图案在书中没有详细描述,但其黄金材质和相当大的尺寸是其显著特征。 =====魔法特性与用途===== **金加隆**的主要用途是作为英国[[魔法界]]的标准货币单位,用于购买商品、服务以及进行各种金融交易。从在[[对角巷]]购买[[魔杖]]和课本,到[[三强争霸赛]]的千元大奖,[[金加隆]]是巫师经济活动的基础。 除了作为货币,[[金加隆]]本身也具有魔法特性: * **防伪魔法**: 由[[妖精]]铸造的货币被施加了复杂的魔法,使得巫师极难仿造。例如,使用“复制成双”咒([[复制咒]])制造的复制品毫无价值,而像[[马人金币]] (Leprechaun Gold) 这样的魔法造物则会在短时间内消失。这保证了[[古灵阁]]货币体系的稳定。 * **可被附魔**: 尽管无法被轻易仿造,但[[金加隆]]可以被附加其他魔法。最著名的例子是[[赫敏·格兰杰]]为[[邓布利多军]] (D.A.) 制作的假加隆。她对这些假币施放了[[变形咒]] (Protean Charm),当[[哈利·波特]]更新他持有的母币上的数字时,所有成员持有的子币也会相应改变并自动发热,以此作为传递秘密会议时间的通讯工具。 =====历史===== [[金加隆]]作为巫师货币的历史与[[古灵阁巫师银行]]的建立(1474年)和[[妖精]]对魔法世界金融体系的掌控紧密相连。数百年来,这种独特的、非十进制的货币体系(17和29的换算比例)一直是英国[[魔法界]]的传统,体现了其与[[麻瓜]]世界截然不同的文化与历史。 这套货币体系由[[魔法部]]与[[妖精]]共同监管,但其日常铸造、发行和金库管理完全由[[古灵阁]]的[[妖精]]负责。 =====在故事中的作用===== [[金加隆]]在系列故事中扮演了推动情节和构建世界观的关键角色: * **开启新世界**: [[哈利·波特]]在[[古灵阁]]第一次见到父母留给他的堆积如山的[[金加隆]],这不仅象征着他获得了经济独立,更是他正式踏入[[魔法界]]的标志性时刻。 * **角色发展的催化剂**: [[哈利·波特]]将[[三强争霸赛]]的一千[[金加隆]]奖金送给[[弗雷德·韦斯莱]]和[[乔治·韦斯莱]],直接促成了[[韦斯莱魔法把戏坊]]的诞生,对后续故事产生了重要影响。 * **揭示社会阶级**: [[马尔福]]家族等纯血统家庭的财富,通常以其拥有的巨额[[金加隆]]来体现,突显了[[魔法界]]内部的贫富差距与社会分层。 * **情节关键道具**: [[赫敏·格兰杰]]改造的[[金加隆]]成为[[邓布利多军]]在乌姆里奇高压统治下至关重要的通讯工具。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魔法部]]悬赏一万[[金加隆]]捉拿哈利,显示了局势的严峻性。 =====幕后信息===== * **词源**: “Galleon” 一词源于16至18世纪在欧洲使用的一种大型多层甲板帆船,常被西班牙等国用来运输宝藏。这个名字暗示了其“承载财富”的寓意。 * **现实价值**: 在2001年的一次采访中,作者J.K.罗琳粗略估计一枚[[金加隆]]约等于5英镑,但她也承认自己不擅长数学,这个汇率可能会有波动。(作者访谈) * **电影设定**: 在电影改编中,[[金加隆]]被设计出具体的图案,如[[古灵阁]]的标志或神话生物的浮雕,这些细节在原著小说中并未提及。(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