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唱唱反調====== =====基本信息===== * 类型 (Type): [[魔法]]刊物 * 所有者 (Owners): [[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 * 制造者 (Maker): [[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 (主编兼发行人) =====描述与外观===== //唱唱反調// (The Quibbler) 是一本由[[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编辑和出版的巫师月刊。在巫师界,它以其古怪、离奇和常常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的内容而闻名。[[妙麗・格蘭傑]]曾将其描述为“彻头彻尾的垃圾”。 该杂志的封面设计通常十分混乱且色彩鲜艳,有时甚至包含附魔动画,足以让读者感到“晕眩”。其内容主要关注各种阴谋论、未经证实的奇特生物(如**[[犄角獸]]** (Crumple-Horned Snorkack) 和**水烟虫** (Gulping Plimpy)),以及对主流新闻(尤其是[[預言家日報]]所报道的内容)的质疑。 //唱唱反調// 偶尔会附赠一些奇特的魔法物品,最著名的是在《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中随刊附赠的**[[防妖眼鏡]]** (Spectrespecs)。 =====魔法特性与用途===== //唱唱反調// 本身并非一件具有强大魔法功能的物品,其主要用途是作为一种信息媒介。然而,它也展现出一些魔法特性: * **附魔封面**: 杂志的封面经过附魔,能够移动或产生动态效果,以吸引潜在的读者。 * **附赠魔法道具**: 如上文提到的[[防妖眼鏡]],这些附赠品本身是具备特定魔法功能的物品。 * **传播另类信息**: 其核心“用途”是在由[[魔法部]]严格控制舆论的环境下,提供一个发布另类观点和真相的平台,这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尤为重要。 =====历史===== //唱唱反調// 在故事的大部分时间里,是一本销量惨淡、仅在少数相信其理论的巫师中流传的小众刊物。 其命运的转折点发生在 1995-1996 学年。当时,[[魔法部]]和[[預言家日報]]全力抹黑[[哈利・波特]]和[[阿不思・鄧不利多]],否认[[佛地魔]]的回归。在[[妙麗・格蘭傑]]的巧妙安排下,[[哈利・波特]]接受了记者[[麗塔・史譏]]的独家专访,详细讲述了[[佛地魔]]复活的经过。这篇访谈在//唱唱反調//上独家刊登。 这次刊登使得//唱唱反調//的销量空前暴涨,首次完全售罄。[[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甚至将专访的版权转售给了[[預言家日報]]。这篇文章的巨大影响力,迫使[[魔法部]]部长[[康尼留斯・夫子]]不得不承认事实。时任[[霍格華茲]]总督察的[[桃樂絲・恩不里居]]曾颁布《第二十七号教育令》禁止学生阅读该杂志,但这反而激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其在学生中更加流行。 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最黑暗的时期,当[[佛地魔]]掌控[[魔法部]]后,//唱唱反調//成为唯一公开支持[[哈利・波特]]、呼吁巫师界帮助他的刊物。然而,这种勇敢的立场导致其编辑之女[[露娜・洛夫古德]]被[[食死人]]绑架。为了拯救女儿,[[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被迫屈服,在杂志封面上刊登反哈利的内容,并试图将哈利交给[[食死人]]。 =====在故事中的作用===== * **真相的平台**: 在《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中,当主流媒体被操控时,//唱唱反調//成为了传播真相的唯一渠道,对扭转公众舆论起到了关键作用。 * **反抗的象征**: 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初期,它是公开反抗[[佛地魔]]政权的少数声音之一,代表了普通巫师的勇气和抵抗精神,直到后来被[[食死人]]镇压。 * **引入[[死亡聖器]]**: [[哈利・波特]]在[[比爾・衛斯理]]和[[花兒・戴樂古]]的婚礼上,看到[[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佩戴着[[死亡聖器]]的标志。正是因为哈利认出他就是//唱唱反調//的编辑,才促使他后来前往洛夫古德家拜访,并首次系统地了解了关于[[死亡聖器]]的传说。 =====幕后信息===== * **名字词源**: 英文名 “The Quibbler” 意为“一个爱找茬、进行诡辩或对琐事提出异议的人”,这完美地概括了该杂志的内容风格及其编辑[[謝諾菲留斯・洛夫古德]]的性格。 * **电影改编**: 电影忠实地还原了//唱唱反調//古怪、拼贴画般的视觉风格。特别是《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和《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中出现的杂志道具,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并将[[防妖眼鏡]]等道具实体化,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