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帽窘====== =====定义与描述===== **帽窘** (Hatstall) 是一个古老的[[霍格沃茨]]术语,用来指代那些[[分院帽]]需要花费**超过五分钟**才能决定其所属学院的新生。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在[[霍格沃茨]]的历史上,平均每五十年才会出现一次。 一个学生成为“帽窘”,意味着[[分院帽]]在该学生身上发现了分属不同学院的多种优秀品质,导致难以做出唯一、明确的判断。这通常发生在学生性格复杂,或者其个人选择与内在天赋产生强烈冲突时。 值得注意的是,“帽窘”这一术语及其五分钟的具体定义并未在《哈利・波特》七本原著小说中被提及,其概念主要由 J.K. 罗琳通过官方网站 [[Pottermore]] 补充和完善。 =====已知的帽窘===== 根据官方资料,在近现代[[霍格沃茨]]历史中,有两位著名的“帽窘”学生: * **[[米勒娃·麦格]]**:[[分院帽]]在她应该进入[[格兰芬多]]还是[[拉文克劳]]之间犹豫了五分半钟。它最终将她分入了[[格兰芬多]]学院。(Pottermore) * **[[小矮星彼得]]**:[[分院帽]]同样花费了超过五分钟的时间来决定是将他分入[[格兰芬多]]还是[[斯莱特林]]。[[分院帽]]最终的选择是[[格兰芬多]],这一决定在后来被认为是[[分院帽]]犯下的少数几个错误之一。(Pottermore) =====“近乎帽窘”的案例===== 除了真正的“帽窘”外,还有一些学生的分院过程也极其艰难,几乎达到了五分钟的界限,被称为“近乎帽窘” (Near-Hatstalls)。 * **[[赫敏·格兰杰]]**:[[分院帽]]在她身上看到了[[拉文克劳]]所需的聪慧头脑和[[格兰芬多]]的勇气,在两个学院之间挣扎了近四分钟,最终选择了[[格兰芬多]]。 * **[[纳威·隆巴顿]]**:他与[[分院帽]]之间发生了一场“无声的争论”。[[分院帽]]坚持认为他属于[[格兰芬多]],但[[纳威·隆巴顿]]因害怕自己不够勇敢而请求去[[赫奇帕奇]]。最终,[[分院帽]]赢得了争论,将他分入了[[格兰芬多]]。 * **[[哈利·波特]]**:他的分院过程也十分纠结。[[分院帽]]感知到他具备在[[斯莱特林]]取得成功的潜力,但[[哈利·波特]]在心中强烈请求“不去[[斯莱特林]]”。最终,[[分院帽]]尊重了他的个人选择,将他分入了[[格兰芬多]]。 =====词源与幕后信息===== * **词源**:英文 **Hatstall** 是一个复合词,由 "Hat" (指[[分院帽]]) 和 "stall" (意为“停顿、拖延、僵持”) 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分院过程陷入停滞的状态。 * **幕后信息**:J.K. 罗琳在 [[Pottermore]] 网站上详细阐述了“帽窘”的概念,为[[霍格沃茨]]的分院仪式增添了更多的深度和背景故事。她还透露,[[哈利·波特]]和[[伏地魔]]是[[分院帽]]唯二感知到其头脑中有另一个灵魂(即[[魂器]]碎片)的学生,这也增加了他们分院的复杂性。(Potter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