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快浮====== =====基本信息===== * 类型 (Type): [[魁地奇]]比赛用球、[[魔法道具]] * 所有者 (Owners): 各个[[魁地奇]]球队,包括[[霍格沃茨]]各学院的校队 * 制造者 (Maker): 未知 =====描述与外观===== 快浮 (Quaffle) 是一个直径约为 12 英寸(约 30.5 厘米)的无缝皮革球,与麻瓜世界中的[[足球]]大小相当。它的颜色是鲜红色,使其在比赛中,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能够被清晰地看见。 根据书籍《[[穿越历史的魁地奇]]》记载,现代快浮经过了改良,其表面有数个手指大小的凹坑,即“抓握坑”。这一设计取代了早期的皮带或皮环,让[[追球手]]可以用单手更牢固地抓住和传递快浮。 =====魔法特性与用途===== 快浮是[[魁地奇]]比赛中用于得分的主要用球。其核心用途和魔法特性如下: * **得分机制**: 比赛中的[[追球手]]负责传递快浮,并尝试将其投进对方球队的三个圆形球门中的任意一个。每成功投进一次,该队即可获得 **10 分**。 * **减速咒 (Slowing Charm)**: 为了防止快浮从高空掉落后,球员需要俯冲到地面去捡,现代快浮被施加了一种特殊的[[减速咒]]。当[[追球手]]失手掉球时,快浮会缓慢地、如同在水中下沉一般飘落,这使得其他球员有足够的时间在空中将其截住。这一创新被归功于女巫黛西・彭尼福。 * **抓握设计 (Gripping Pits)**: 1875 年,黛西・彭尼福提出用手指大小的凹坑来取代老式的皮带,这使得快浮更易于单手抓握和投掷。 =====历史===== 快浮是[[魁地奇]]运动中最古老的用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这项运动的起源。 - **早期形态**: 在早期比赛中,快浮只是一个普通的、带皮带或提环的皮球。它的颜色也不是固定的,通常是未经染色的皮革原色。 - **颜色变化**: 在 1711 年的一场比赛后,由于大雨导致当时的褐色快浮变得和泥地难以区分,巫师们决定将其永久性地染成鲜红色,以便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高可见度。 - **彭尼福快浮 (Pennifold Quaffle)**: 19 世纪 70 年代,女巫[[黛西·彭尼福]]对快浮进行了两次革命性的改良。她首先提出了在快浮上增加抓握凹坑的想法,随后又发明了能让快浮缓慢下落的[[减速咒]]。这两项创新极大地改变了[[追球手]]的战术和比赛的流畅性,现代快浮也因此有时被称为“彭尼福快浮”,以纪念她的贡献。这些历史细节主要来源于《[[穿越历史的魁地奇]]》一书。 =====在故事中的作用=====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快浮是所有[[魁地奇]]比赛场景的核心元素,是衡量[[追球手]]技巧和[[守门员]]能力的标准。 * 在[[哈利·波特]]的第一场[[魁地奇]]比赛中,[[格兰芬多]]的[[追球手]]安吉利娜・约翰逊多次用快浮得分,为读者直观地展示了比赛的得分方式。 * 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中,[[金妮·韦斯莱]]作为一名出色的[[追球手]],她与快浮的互动充分展现了她的飞行天赋和比赛技巧。 * 同样在该书中,[[罗恩·韦斯莱]]作为[[守门员]]的成长历程也与快浮息息相关,他从最初的紧张漏球到最后成功守住球门,快浮的攻防成为他角色发展的重要见证。 *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魁地奇世界杯]]决赛中,职业[[追球手]]们展示了如“帕金顶风”和“懒汉抱”等高超的快浮战术,丰富了读者对这项运动的理解。 =====幕后信息===== *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快浮的外观忠实地还原了书中的描述,包括其鲜红的颜色和表面的抓握凹坑设计。电影通过视觉特效生动地表现了快浮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和被投进球门得分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