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牙线棒薄荷糖====== =====基本信息===== * 类型 (Type): [[魔法糖果]] * 所有者 (Owners): 主要由[[霍格沃茨]]的学生购买和消费,例如[[罗恩·韦斯莱]]和[[哈利·波特]]都曾购买或接触过。 * 制造者 (Maker): 制造者未知,但在[[霍格莫德]]的[[蜂蜜公爵]]糖果店以及[[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的手推车上有售。 =====描述与外观===== 《哈利・波特》原著中并未对牙线棒薄荷糖(//Acid Pops//)的外观进行详细描述,但根据其名称中的“Pops”,可以推断它是一种棒棒糖。其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极强的酸性,这种酸性并非普通的食品酸度,而是带有魔法效果的。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文译名“牙线棒薄荷糖”可能源于其造成的强烈刺激感,但其英文原名 //Acid Pops// 更直接地意为“酸味棒棒糖”。 =====魔法特性与用途===== 牙线棒薄荷糖最著名的魔法特性是其极端的腐蚀性。根据[[罗恩·韦斯莱]]的描述,这种糖果“**能在舌头上烧个洞**”。这种效果显然是魔法而非纯化学作用的产物,并使其成为在巫师儿童中流行的一种兼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零食。 它主要被当作一种恶作剧或寻求刺激的糖果来食用,类似于[[韦斯莱魔法把戏坊]]出品的许多产品,体现了魔法世界中商品天马行空的创意和潜在的“危险性”。 =====在故事中的作用===== 牙线棒薄荷糖在系列故事中作为背景物品多次出现,起到了丰富魔法世界细节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当[[哈利·波特]]第一次从罗恩口中听说[[霍格莫德]]村时,罗恩提到了[[蜂蜜公爵]]糖果店里的牙线棒薄荷糖。他回忆说,[[弗雷德·韦斯莱]]在他七岁时曾给过他一个,结果真的把他的舌头烧穿了一个洞。这一情节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魔法糖果的奇特性,也侧面展现了韦斯莱孪生兄弟从小就热衷于恶作剧的性格。 *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哈利和罗恩在前往[[霍格沃茨]]的特快列车上,从食品手推车上购买的众多零食中就包括了牙线棒薄荷糖。这表明它在学生群体中是一种常见的糖果。 * 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当[[弗雷德·韦斯莱|弗雷德]]和[[乔治·韦斯莱]]在[[格兰芬多公共休息室]]与哈利讨论他们未来的计划时,他们曾随手递给哈利一个牙线棒薄荷糖,但被哈利拒绝了。 =====幕后信息===== * **名称来源**:该糖果的英文原名 //Acid Pops// 非常直白,直接点明了其“酸”的特性。中文地区的不同译本名称有所差异,在中国大陆,它通常被翻译为“酸棒糖”,更为贴近原意;在台湾,则被翻译为“牙线棒薄荷糖”。 * **其他媒体**:在一些《哈利・波特》相关的电子游戏中,牙线棒薄荷糖也作为一种道具或收藏品出现,其效果通常与原著描述一致。(游戏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