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 电影设定 ====== ===== 定义与范畴 ===== 在 “哈利波特大辞典” 维基中,**电影设定** (//Film Canon//) 是一个专门的分类术语,特指所有仅出现于华纳兄弟公司出品的八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而未在 [[J.K. 罗琳]] 所著的七本原著小说中被提及的信息。 这些设定包括但不限于: * **新增情节**:电影为叙事节奏、视觉效果或角色发展而原创的场景或事件。 * **情节改动**:对原著已有情节的修改、简化或重新编排。 * **角色设定差异**:对角色外貌、性格、行为动机或人际关系的调整。 * **视觉设计**:地点、建筑、魔法生物或物品的具体外观,这些在原著中可能只有模糊描述或完全没有描述。 * **省略内容**:由于篇幅限制,电影中被省略的原著角色、情节线或背景信息,其缺失本身也构成了电影版本与原著的差异。 ===== 与原著正典的关系 ===== 本维基严格遵守 **“原著优先”** (//Canon First//) 的核心原则。七本《哈利・波特》小说是最高级别的[[正典]] (Canon),具有绝对的权威性。 电影设定被视为一种 **次级资料** 或 **改编设定**。当电影内容与原著小说发生冲突时,本维基将始终以原著内容为准。电影设定仅作为对改编作品的记录和补充信息存在,帮助读者理解电影版本的故事呈现。它不应被用来修正或替代原著中的任何信息。 ===== 显著设定差异示例 ===== 以下是一些原著与电影之间著名的设定差异,以说明电影设定的范畴: * **[[老魔杖]] 的最终归属**: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结尾,[[哈利·波特]] 在电影中将[[老魔杖]]直接折断并扔下悬崖。而在原著中,他先用[[老魔杖]]修复了自己破损的[[冬青木与凤凰羽毛魔杖]],然后决定将其放回[[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坟墓中,以期终结其血腥历史。 * **[[陋居]] 遇袭**: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电影中,[[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和 [[芬里尔·格雷伯克]] 在圣诞假期突袭并烧毁了[[陋居]]。这个情节在原著小说中完全不存在。 * **哈利与伏地魔的最终对决**: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电影中,[[哈利·波特]] 与 [[伏地魔]] 展开了一场飞遍 [[霍格沃茨]] 的追逐战,最终[[伏地魔]]在[[缴械咒]]与[[阿瓦达索命咒]]的对冲中灰飞烟灭。原著中,这场对决发生在[[大厅]]里,在众目睽睽之下,[[伏地魔]]自己的[[索命咒]]反弹到自己身上,像一个凡人一样死去,尸体被妥善处理。 * **[[拉文克劳的冠冕]] 的发现**:电影中,[[哈利·波特]] 通过与[[拉文克劳的幽灵]] ([[格雷女士]]) 对话,直接获知了[[魂器]]冠冕的下落。而在原著中,哈利是在回忆起他在[[有求必应屋]]中藏匿[[“混血王子”的魔药课本]]时,自己推理出冠冕的位置。 * **角色服饰与外貌**:最著名的例子之一是 [[赫敏·格兰杰]] 在[[三强争霸赛]]圣诞舞会上的礼服。原著中描述为 “一件由飘逸的矢车菊蓝色面料做成的长袍”,而在电影中则是一件粉色的礼服。 * **省略的核心情节与角色**:电影因篇幅限制省略了许多重要内容,例如 [[赫敏·格兰杰]] 创立的 [[家养小精灵权益促进会]] (S.P.E.W.)、捣蛋鬼 [[皮皮鬼]]、家养小精灵 [[温基]]、以及大部分关于[[伏地魔]]家族([[冈特家族]])的背景故事。 ===== 在维基编辑中的处理方式 ===== 为了保持维基的严谨性和准确性,所有维基编辑者在撰写词条时必须严格区分信息来源。 * **明确标注**:任何源自电影而非原著的信息,都**必须**在句末或段落末尾用括号清晰地标注为 `(电影设定)`。 * **避免混淆**:在描述一个事物或角色的主要信息时,应首先陈述原著中的设定。电影设定可以作为补充信息在 “幕后信息” 或相关段落中提及,并加以明确标注。 * **忠于事实**:无论是描述原著还是电影设定,都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百科全书式语调,仅陈述事实,不添加个人评论或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