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衛斯萊家族====== =====簡介===== 衛斯萊家族 (The Weasley Family) 是英國魔法世界中一個古老而著名的[[純血]]巫師家族。儘管血統純正,但他們因對[[麻瓜]]和麻瓜出身的巫師抱持友善和接納的態度,被許多崇尚血統至上的家族(如[[馬份家族]])鄙夷地稱為「**血統叛徒**」(blood traitors)。 該家族以其標誌性的紅色頭髮、眾多的子女以及溫暖和睦的家庭氛圍而聞名。他們是[[哈利・波特]]最親密的盟友和如同家人般的存在,在第二次巫師戰爭中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是[[鳳凰會]]的核心成員。他們的家,[[洞穴屋]],是[[哈利・波特]]心中溫暖的避風港,也是[[鳳凰會]]的重要據點之一。 =====家族歷史與傳統===== 衛斯萊家族的歷史悠久,是名列「**神聖二十八族**」(The Sacred Twenty-Eight)——即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被認定為真正純血的二十八個英國巫師家族——名單中的一員。然而,衛斯萊家族成員對此並不引以為傲,他們公開表示,自己的祖先中肯定與[[麻瓜]]通婚過,並對這種血統純度排名嗤之以鼻。(Pottermore) * **政治立場**:他們堅定地反對[[佛地魔]]及其[[食死人]]的血統歧視思想,支持[[阿不思・鄧不利多]]。 * **學院傳統**:幾乎所有已知的衛斯萊家族成員在[[霍格華茲]]就讀時都被分入了[[葛來分多]]學院。 * **經濟狀況**:相較於其他古老的[[純血]]家族,衛斯萊家的經濟狀況較為拮据,這也使得他們時常受到如[[魯休思・馬份]]等人的嘲諷。 * **家庭傳統**:[[茉莉・衛斯萊]]每年聖誕節都會為家人(以及[[哈利・波特]])親手編織一件帶有名字首字母的毛衣,這成為了家族溫情的象徵。 * **居所**:家族世代居住在位於德文郡奧特里・聖卡奇波爾村外的[[洞穴屋]]。 =====核心家族成員===== * **家長** * [[亞瑟・衛斯萊]]:家族的大家長,任職於[[魔法部]],長期主管「禁止濫用麻瓜物品司」,對[[麻瓜]]世界充滿了強烈而純真的好奇心。 * [[茉莉・衛斯萊]] (婚前姓普瑞wett):家族的女主人,一位充滿愛心、廚藝精湛且法力強大的女巫。她的兩個兄弟在第一次巫師戰爭中被[[食死人]]殺害。她視[[哈利・波特]]為己出。 * **子女** * [[比爾・衛斯萊]]:長子。曾是[[霍格華茲]]的級長與男生學生會主席。畢業後在埃及為[[古靈閣]]擔任解咒師,後來與[[花兒・戴樂古]]結婚。 * [[查理・衛斯萊]]:次子。曾是[[葛來分多]]的魁地奇球隊隊長與搜捕手。畢業後前往羅馬尼亞研究火龍。 * [[派西・衛斯萊]]:三子。一個雄心勃勃、嚴守規矩的巫師,在[[魔法部]]步步高升,曾一度因政治立場與家人決裂,但在[[霍格華茲大戰]]中回歸。 * [[弗雷・衛斯萊]]:四子(雙胞胎之一)。極具幽默感和創造力的惡作劇天才,與喬治共同創立了「[[衛氏巫師法寶店]]」。在[[霍格華茲大戰]]中不幸犧牲。 * [[喬治・衛斯萊]]:五子(雙胞胎之一)。「[[衛氏巫師法寶店]]」的共同創辦人。在「七個波特」行動中被[[賽佛勒斯・石內卜]]的[[神鋒無影]]咒誤傷,失去了一隻耳朵。 * [[榮恩・衛斯萊]]:六子,家中最小的兒子。[[哈利・波特]]在[[霍格華茲]]的第一个朋友,也是他最忠實的摯友之一。 * [[金妮・衛斯萊]]:最小的孩子,也是家中唯一的女兒。一位勇敢且法力強大的女巫,[[鄧不利多的軍隊]]的核心成員,日後成為一名職業的[[魁地奇]]球員,並與[[哈利・波特]]結婚。 =====在故事中的作用===== 衛斯萊家族是整個《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溫情核心。他們為從小在缺乏關愛的[[德思禮家族]]長大的[[哈利・波特]]提供了他從未體驗過的家庭溫暖與無條件的支持。[[洞穴屋]]不僅是一個物理上的家,更是愛、接納與勇氣的象徵,與[[水蠟樹街四號]]的壓抑環境形成鮮明對比。 在反抗[[佛地魔]]的鬥爭中,幾乎所有成年的衛斯萊家族成員都加入了[[鳳凰會]],積極參與了第二次巫師戰爭的各個關鍵戰役,並為此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他們的存在深刻地體現了故事的核心主題:愛是比任何魔法都更強大的力量,而家庭的定義源於愛與忠誠,而非血統。 =====名字詞源===== * **Weasley**: 姓氏「衛斯萊」(//Weasley//) 的發音與「黃鼠狼」(//weasel//) 非常相似。在英國民間傳說中,黃鼠狼有著複雜的形象,有時被認為是不吉利的,這可能反映了[[純血]]至上主義者對他們的偏見。然而,作者J.K.羅琳表示她個人非常喜歡黃鼠狼這種動物。 * **子女的名字**: 許多衛斯萊家男孩的名字(如 Arthur, William/Bill, Charles/Charlie, Percy, George, Ronald)都與英國歷史上的國王或傳說中的人物有關(如亞瑟王),這與他們相對平凡的社會地位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對比。 =====幕後信息===== * 在電影《[[哈利波特:混血王子的背叛]]》中,[[洞穴屋]]在聖誕假期遭到[[貝拉・雷斯壯]]等[[食死人]]的襲擊並被焚毀。這一情節**並未出現在原著小說中**,是為了增加電影的戲劇衝突而進行的改編。(電影設定) * J.K. 羅琳曾表示,衛斯萊家族的許多靈感來源於她自己的生活經歷和對理想家庭的嚮往。(作者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