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 麻神追踪 ====== ===== 基本信息 ===== * **类型 (Type):** [[魔咒]];一种由[[魔法部]]施加于未成年巫师身上的、长期有效的魔法侦测与监视机制。 * **施加者 (Applier):** [[魔法部]],具体由[[禁止滥用魔法司]]负责执行与监控。 * **目标 (Target):** 所有未满十七周岁的[[巫师]]与[[女巫]]。 * **效果 (Effect):** 当目标(未成年巫师)附近有魔法被使用时,该机制会立即向[[魔法部]]发出警报,并指明魔法发生的地点。 * **法律依据 (Legal Basis):** [[对未成年巫师加以合理约束法]]。 * **失效条件 (Termination):** 当目标[[巫师]]或[[女巫]]年满十七周岁时,追踪咒会自动解除。 ===== 描述与运作机制 ===== 麻神追踪是一种复杂的、被动生效的[[魔咒]],用于确保未成年[[巫师]]在校外不会滥用魔法,尤其是在[[麻瓜]]面前。它并非由使用者主动念咒施放,而是由[[魔法部]]在[[巫师]]孩童时期便以某种方式施加在他们身上,并持续生效直至其成年。 此咒语的核心机制存在一个重要的特点,也是其最大的漏洞:**它只能侦测到魔法发生的地点,而无法精确识别施法者本人。** 当追踪咒被触发时,[[禁止滥用魔法司]]收到的警报仅包含魔法活动的地理位置。因此,如果一位成年[[巫师]]在一位未成年[[巫师]]身边施法,[[魔法部]]会错误地将该魔法活动归咎于后者。这一机制在剧情中多次引发了关键冲突。 ===== 在故事中的作用 ===== 麻神追踪是整个系列中一个重要的情节驱动因素,尤其是在限制[[哈利・波特]]的行动和制造法律冲突方面。 * **《[[哈利·波特与密室]]》:** [[家养小精灵]][[多比]]为了阻止哈利返回[[霍格沃茨]],在[[女贞路4号]]使用了[[悬浮咒]]。追踪咒被触发,导致[[哈利・波特]]收到了[[魔法部]]的第一封官方警告信,并面临被开除的威胁。 *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因愤怒无意中对[[玛姬姑妈]]施展了充气咒。尽管这严重违反了规定,但由于[[小天狼星布莱克]]越狱的特殊情况,时任魔法部部长的[[康奈利・福吉]]选择了宽大处理,未予追究。 *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追踪咒成为[[魔法部]]打压哈利的核心工具。当哈利为了从[[摄魂怪]]的攻击下拯救自己和表哥[[达力・德思礼]]而施放[[守护神咒]]时,追踪咒再次触发。[[魔法部]]以此为由,对哈利进行了一场正式的法庭听证会,企图将他开除出[[霍格沃茨]]并折断其[[魔杖]],从而削弱[[阿不思・邓布利多]]的势力并抹黑哈利关于[[伏地魔]]回归的言论。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在哈利十七岁生日的午夜,他身上的追踪咒正式失效。这不仅标志着他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也意味着他失去了这层特殊的“保护”([[食死徒]]无法再通过[[魔法部]]的警报轻易定位他),使得[[凤凰社]]必须立刻执行“[[七个波特]]”计划,将他安全地转移出[[女贞路]]。 ===== 已知漏洞与例外情况 ===== * **无法识别施法者:** 这是追踪咒最根本的漏洞。如前所述,它只对地点敏感。因此,在巫师家庭(如[[陋居]]),由于周围总有成年[[巫师]]在使用魔法,[[魔法部]]无法确定施法者是否为未成年人,通常会选择忽略这些警报。 * **特定区域失效:** 在像[[霍格沃茨]]这样魔法活动极其频繁的地点,追踪咒 عملاً会失效或被忽略。在校期间,约束学生使用魔法的责任由学校教职工承担,而非[[魔法部]]。 * **未入学前的魔法:** 在[[汤姆・里德尔]]的童年时期,尽管他已在孤儿院和洞穴中多次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使用魔法,但似乎并未受到[[魔法部]]的追究。这可能意味着追踪咒是在[[巫师]]孩童首次被魔法世界正式记录(如名字出现在[[霍格沃茨]]的录取名单上)之后才被施加的。 ===== 相关概念 ===== * **[[禁忌]] (Taboo):** 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伏地魔]]及其党羽对“[[伏地魔]]”这个名字施加了一种被称为“禁忌”的[[黑魔法]]。其功能与麻神追踪有相似之处,都是一种追踪机制。然而,禁忌更为强大和险恶:任何人只要说出这个名字,就会立即打破周围所有的[[防护咒语]],并向[[追踪队]]暴露自己的确切位置。这是一种将语言本身武器化的强大[[黑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