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欢迎的人====== =====简介===== “不受欢迎的人” (Undesirable) 是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由[[伏地魔]]掌控下的[[魔法部]]所设立的一种官方通缉犯分类。这一称号被赋予给那些被新政权视为敌人或对其统治构成威胁的巫师和女巫。被指定为“不受欢迎的人”意味着他们是最高优先级的抓捕目标,通常会附有高额的悬赏金。 该体系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哈利・波特]]**,他被列为“头号不受欢迎的人” (Undesirable No. 1),成为整个巫师世界最想抓捕的目标。 =====历史与背景===== 该分类系统于 1997 年 8 月 1 日,在[[伏地魔]]及其[[食死徒]]成功渗透并控制[[魔法部]]后建立。在傀儡部长[[皮尔斯・辛克尼斯]]的领导下,魔法部颁布了一系列高压法令,旨在镇压异议、迫害[[麻瓜]]出身者,并巩固[[伏地魔]]的统治。 “不受欢迎的人”名单是这项政治清洗计划的关键部分,其主要目的包括: * **消灭反抗力量**:将[[凤凰社]]成员及其同情者列为目标,瓦解任何有组织的反抗。 * **制造社会恐慌**:通过公开通缉和悬赏,营造出一种人人自危的氛围,阻止普通巫师向被通缉者提供帮助。 * **合法化暴力行为**:为[[搜捕队]]等暴力团体抓捕甚至杀害目标人物提供了法律借口。 =====定义与后果===== 被列为“不受欢迎的人”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是当时巫师所能面临的最危险的处境之一。 * **官方通缉**:他们的名字和照片会出现在通缉令上,并通过官方渠道(如《[[预言家日报]]》)和非官方渠道(如悬赏告示)广为流传。 * **高额悬赏**:魔法部会为抓捕他们提供巨额的[[加隆]]赏金。例如,抓捕[[哈利・波特]]的赏金高达一万[[加隆]],这笔巨款足以吸引大量的[[搜捕队]]和赏金猎人。 * **等级划分**:该名单存在优先级。**“头号不受欢迎的人” (Undesirable No. 1)** 是最高级别的通缉犯,表明其对[[伏地魔]]政权的威胁最大。 * **持续追捕**:他们会遭到[[食死徒]]和[[搜捕队]]的无情追捕。[[搜捕队]]是一群受利益驱使的黑巫师和不法之徒,他们被授权使用暴力手段抓捕名单上的人。 =====已知的“不受欢迎的人”===== =====头号不受欢迎的人 (Undesirable No. 1)===== * **[[哈利・波特]]**:在[[伏地魔]]接管魔法部后,哈利立即被宣布为“头号不受欢迎的人”。官方宣称的理由是需要他“就[[阿不思・邓布利多]]的死亡接受质询”,但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目的是抓捕或杀死他,以消除预言中的威胁。他的通缉状态是地下电台节目`[[波特瞭望站]]` (Potterwatch) 经常播报的核心内容。 =====其他目标人物===== 虽然原著中没有明确列出完整的“不受欢迎的人”名单,但根据情节可以推断出以下人物也属于被追捕的目标,处境与“不受欢迎的人”类似: * **[[赫敏・格兰杰]]**:作为[[哈利・波特]]的密友和一名[[麻瓜]]出身的女巫,她自动成为政权的目标。 * **[[罗恩・韦斯莱]]**:作为著名的“纯血叛徒”韦斯莱家族的一员以及哈利的朋友,他同样在魔法部的通缉名单上。为了保护家人,韦斯莱家对外宣称罗恩患上了“散花痘”在家养病。 * **[[麻瓜]]出身者**:所有拒绝在[[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登记或被判为“偷窃魔力”的[[麻瓜]]出身者,都会成为被追捕的对象,如[[泰德・唐克斯]]和[[德克・克雷斯韦]]。 =====在故事中的作用===== “不受欢迎的人”这一设定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情节推动作用: * **营造绝境**:它为哈利、罗恩和赫敏的逃亡之旅提供了核心背景,使他们时刻处于被发现和被攻击的危险之中,强化了故事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 **展现社会面貌**:通过[[搜捕队]]的行为和人们对悬赏的反应,深刻揭示了[[伏地魔]]统治下巫师社会的黑暗与道德沦丧。 * **凸显反抗精神**:地下电台`[[波特瞭望站]]`的存在,以及像[[迪安・托马斯]]、[[泰德・唐克斯]]等人宁愿流亡也不屈服的行为,与魔法部的通缉形成了鲜明对比,彰显了反抗者的勇气。 =====幕后信息===== * **电影改编**: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中,**“头号不受欢迎的人”** 的概念被视觉化地强调。[[伦敦]]街头、[[对角巷]]和[[霍格莫德]]村都张贴着大量印有哈利头像的通缉海报,极大地增强了其作为头号公敌的压迫感。(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