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さらい (Snatchers)====== =====简介===== 人さらい,在英文原著中被称为 **Snatchers**,中文版译为 **搜捕队**,是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为[[伏地魔]]控制下的[[魔法部]]卖命的一群赏金猎人。他们主要由一些亡命之徒、黑巫师或投机分子组成,通过追捕[[麻瓜]]出身者、//“[[血统叛徒]]”//以及其他被政权通缉的巫师(例如[[哈利・波特]])来换取金钱报酬。他们并非正式的[[食死徒]],但作为恐怖统治的爪牙,在巫师社会中制造了巨大的恐慌。 =====组织与运作===== 搜捕队的运作模式松散但高效,其核心在于机会主义和对“禁忌”咒的利用。 * **活动形式**:搜捕队通常以几人一组的小队形式行动,在英国各地的乡间和林地游荡,搜寻逃亡的巫师。 * **核心手段**:他们最强大的工具是利用了被施加在“[[伏地魔]]”这个名字上的“[[禁忌]]” (Taboo) 咒。任何人只要念出这个名字,就会立即打破所在位置的所有[[防御咒语]]并暴露坐标。搜捕队能够立刻通过[[幻影移形]]抵达声源处,对目标进行突袭抓捕。 * **动机**:其主要动机是经济利益。[[魔法部]]为每个抓获的[[麻瓜]]出身者支付赏金,而抓捕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头号不受欢迎人物”则能获得巨额财富。 * **社会地位**:尽管为[[伏地魔]]政权服务,搜捕队在[[食死徒]]内部的地位非常低下。纯血统的[[食死徒]],如[[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对他们表现出明显的鄙夷,视其为粗俗贪婪、可以随意使唤的工具。 =====在故事中的作用===== 搜捕队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是主角三人在逃亡途中面临的主要现实威胁。 - 在逃亡初期,[[罗恩・韦斯莱]]就向哈利和[[赫敏・格兰杰]]解释了“禁忌”的存在,并警告他们绝对不能说出那个名字。 -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争吵中,[[哈利・波特]]在愤怒之下一时忘记了警告,脱口说出了“[[伏地魔]]”,从而触发了禁忌。 - 由[[芬里尔・格雷伯克]]领导的一伙搜捕队立即出现,并成功俘虏了哈利、罗恩和赫敏。这次被捕直接导致他们被押送至[[马尔福庄园]],引发了庄园地牢中的一系列关键事件,包括营救[[卢娜・洛夫古德]]和[[奥利凡德]]先生、[[多比]]的英勇牺牲以及三人组的惊险逃脱。 - 在最后的[[霍格沃茨之战]]中,搜捕队也作为[[伏地魔]]军队的一部分参与了战斗。 =====已知成员===== * [[芬里尔・格雷伯克]] (Fenrir Greyback):一个极其残暴且臭名昭著的[[狼人]],也是抓获哈利一行人的那支搜捕队的头目。 * 斯卡比奥 (Scabior):格雷伯克团伙的一名主要成员,在[[马尔福庄园]]时曾对[[赫敏・格兰杰]]出言不逊,并负责检查哈利的身份。 =====术语与翻译===== * **人さらい (Hitosarai)**:这是《哈利・波特》系列日文版中的官方译名,在日文中意为“拐子”或“绑匪”,精准地描述了这群人的行为模式。 * **Snatchers**:这是 J.K. 罗琳使用的英文原词,意为“抢夺者”或“绑架者”,强调了他们行为的粗暴和掠夺性质。 * **搜捕队**:这是简体中文版的译名。该翻译既体现了他们“搜索”与“抓捕”的职能,也暗示了其作为一支受官方(即被控制的魔法部)指使的非正规队伍的性质。 =====幕后信息===== * (电影设定)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中,搜捕队的形象得到了进一步的视觉化。他们被描绘成一群衣衫褴褛、装备混杂、举止粗野的亡命之徒,其造型设计强调了他们的拾荒者和掠夺者本质,与身着统一制服的[[食死徒]]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