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基本信息===== * **英文原名 (Original Title):**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 **作者 (Author):** [[J.K. 罗琳]] * **英国出版日期 (UK Publication Date):** 2000年7月8日 * **献词 (Dedication):** //献给彼得·罗琳,纪念里德利先生,以及苏珊·斯拉登,她曾帮助哈利走出碗柜。// * **系列顺序 (Series Order):**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四部 =====情节摘要===== 故事始于[[哈利·波特]]的一个梦境,他目睹了[[伏地魔]]在一个废弃的[[里德尔府]]中与其仆人[[小矮星彼得]]密谋,并杀害了麻瓜看管员[[弗兰克·布莱斯]]。 暑假末期,哈利与[[韦斯莱]]一家和[[赫敏·格兰杰]]一同观看了激动人心的[[魁地奇世界杯]]。赛后,一群蒙面的[[食死徒]]在营地制造骚乱,并在空中发射了[[黑魔标记]],引发了巨大的恐慌。 返回[[霍格沃茨]]后,[[阿不思·邓布利多]]校长宣布学校将主办一项失传已久的魔法竞赛——[[三强争霸赛]]。来自欧洲另外两所魔法学校,[[布斯巴顿魔法学院]]和[[德姆斯特朗魔法学院]]的学生也来到[[霍格沃茨]]参赛。为了安全起见,[[魔法部]]规定只有年满十七岁的学生才能报名。然而,当魔法器具[[火焰杯]]选出三所学校的勇士——[[塞德里克·迪戈里]](霍格沃茨)、[[芙蓉·德拉库尔]](布斯巴顿)和[[威克多尔·克鲁姆]](德姆斯特朗)之后,它竟意外地吐出了第四个名字:哈利·波特。 尽管哈利并未报名且年龄不足,但在神秘的契约束缚下,他被迫成为第四位勇士。在朋友们的帮助和新任[[黑魔法防御术]]教授[[阿拉斯托·“疯眼汉”·穆迪]]的暗中指引下,哈利艰难地闯过了三个危险的项目: - **第一个项目:** 从一头正在孵蛋的喷火母龙爪下盗取一枚金蛋。哈利凭借其出色的飞行技巧,召唤[[火弩箭]]智取了最为凶猛的[[匈牙利树蜂]]。 - **第二个项目:** 在一小时内从[[黑湖]]湖底救出被[[梅洛鱼人]]看管的“重要人质”。哈利使用了[[腮囊草]],并因其高尚的品德——试图拯救所有的人质而获得了高分。 - **第三个项目:** 穿越一个充满了魔法障碍和危险生物的巨大迷宫,并率先触摸到位于终点的[[三强杯]]。 哈利与[[塞德里克]]同时到达终点,决定共同捧起奖杯。然而,奖杯竟是一个被动了手脚的[[门钥匙]],将他们传送到了[[小汉格顿]]的一个墓地。在那里,[[小矮星彼得]]按照[[伏地魔]]的命令,用[[阿瓦达索命咒]]杀害了塞德里克。随后,他利用哈利的血液、[[汤姆·里德尔]]的骨头和他自己的一段肢体,举行了一个黑暗的复活仪式,使[[伏地魔]]恢复了完整的肉身。 复活后的[[伏地魔]]召集了[[食死徒]],并与哈利展开决斗。由于两人的[[魔杖]]拥有源自同一只[[凤凰]]([[福克斯]])的芯,它们的魔力相遇时触发了罕见的[[普里奥里咒]](闪回咒)效应。[[伏地魔]]魔杖中喷射出他过往咒语的“回声”,包括塞德里克、[[莉莉·波特]]和[[詹姆·波特]]的灵魂幻影。在父母幻影的鼓励和掩护下,哈利成功抓住[[门钥匙]],带着塞德ри克的尸体逃回了[[霍格沃茨]]。 回到学校后,真相大白:所谓的“穆迪教授”其实是[[小巴蒂·克劳奇]],一个逃脱了[[阿兹卡班]]的[[食死徒]],他常年使用[[复方汤剂]]伪装。正是他将哈利的名字投入[[火焰杯]],并一路引导他赢得比赛,最终将他送到[[伏地魔]]面前。在[[小巴蒂·克劳奇]]能够向[[魔法部]]作证之前,他被执行了[[摄魂怪之吻]],导致魔法部长[[康奈利·福吉]]拒绝相信[[伏地魔]]已经回归的事实。[[第二次巫师战争]]的阴云,自此正式笼罩在魔法世界上空。 =====引入的关键概念与角色===== * **角色 (Characters):** [[阿拉斯托·穆迪]]、[[小巴蒂·克劳奇]]、[[威克多尔·克鲁姆]]、[[芙蓉·德拉库尔]]、[[丽塔·斯基特]]、[[巴蒂·克劳奇]]、[[卢多·巴格曼]]、家养小精灵[[闪闪]]。本书也极大地丰富了[[塞德里克·迪戈里]]的角色形象。 * **地点与组织 (Locations & Organizations):** [[布斯巴顿魔法学院]]、[[德姆斯特朗魔法学院]]、[[里德尔府]]、[[小汉格顿]]墓地。 * **魔法与咒语 (Magic & Spells):** 三大[[不可饶恕咒]] ([[魂魄出窍咒]]、[[钻心咒]]、[[阿瓦达索命咒]]) 在书中被详细介绍和演示。[[门钥匙]]、[[普里奥里咒]]、[[闪回咒]]等重要魔法概念也首次出现。 * **物品与事件 (Items & Events):** [[火焰杯]]、[[三强争霸赛]]、[[魁地奇世界杯]]、[[圣诞舞会]]。 =====在系列故事中的作用=====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是整个系列的**核心转折点**。 - **终结童真:** 故事的基调从此前的校园冒险变得显著黑暗和严肃,[[塞德里克·迪戈里]]的死亡是系列中第一次有重要正面角色在读者面前被杀害,标志着主角们童年时代的结束。 - **反派回归:** [[伏地魔]]的正式复活是全书最重要的情节推动,它宣告了[[第二次巫师战争]]的开始,并将故事的主要矛盾从校园内部转向了整个魔法世界的正邪对抗。 - **世界观扩展:** 通过[[三强争霸赛]],读者首次得以窥见英国之外的魔法世界,了解了其他魔法学校的存在,极大地丰富了《哈利·波特》的世界观。 - **埋下伏笔:** 书中揭示的[[魔法部]]的官僚主义和对真相的逃避态度,为第五部中[[哈利·波特]]与[[邓布利多]]遭到官方打压和污蔑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幕后信息===== * **创作挑战:** [[J.K. 罗琳]]在多次访谈中提到,这本书是她写作过程中感觉最困难的一本,因为她在中途发现了一个重大的情节漏洞,不得不进行大量修改。(作者访谈) * **电影改编:** 2005年上映的同名电影为了控制时长,删减了大量原著的支线情节,例如[[赫敏]]为家养小精灵争取权益而成立的“家养小精灵福利促进协会”(S.P.E.W.)、[[韦斯莱]]一家的详细互动、[[卢多·巴格曼]]的赌博问题以及[[克劳奇]]家族的完整悲剧背景故事。(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