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杯====== =====简介===== **学院杯**(House Cup)(日语中称作 “寮対抗杯”)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每年一度的校内竞赛,旨在奖励遵守校规、学业优异、品德高尚以及为学校做出杰出贡献的学生。[[霍格沃茨]]的四个学院——[[格兰芬多]]、[[赫奇帕奇]]、[[拉文克劳]]和[[斯莱特林]]——通过整个学年累积或扣除分数(俗称“学院分”)来进行竞争。 学年末,得分最高的学院将赢得学院杯,这被视为一项极高的荣誉。这项传统是[[霍格沃茨]]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学院间的竞争关系。 =====计分系统===== 学院分的奖惩系统是学院杯竞争的核心。其运作规则如下: * **加分**:学生因课堂表现优异(如正确回答难题)、展现出勇气或高尚品德、为学校赢得荣誉(如赢得[[魁地奇]]比赛)或完成特殊贡献而获得。 * **扣分**:学生因违反校规(如夜游、在走廊施咒)、课堂表现不佳或对师长不敬而被扣分。 * **执行者**:学校的[[教授]]、[[级长]]以及男女学生会主席均有权为学生加分或扣分。校长拥有最终决定权,并能在特殊情况下授予或扣除大量分数,其决定往往对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 **计分器**:位于学校[[门厅]]的四支巨大的魔法沙漏实时显示各学院的分数。沙漏中装有代表各个学院的宝石:[[格兰芬多]]是红宝石,[[斯莱特林]]是绿宝石,[[拉文克劳]]是蓝宝石,而[[赫奇帕奇]]是钻石。每当有分数变动,相应学院沙漏中的宝石数量便会随之增减。 =====奖励与传统===== 在每个学年结束时的告别宴会上,校长会宣布本年度学院杯的获胜者。获胜学院的代表色(旗帜和装饰)将会布满整个[[礼堂]],以示庆贺。赢得学院杯是对整个学院师生一年来努力的最高肯定,也是一项无比珍贵的集体荣誉。 =====已知的历史记录===== 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学院杯的归属记录如下: - **1991-1992学年**:[[斯莱特林]]学院原本以明显优势领先,但在告别宴会上,[[阿不思·邓布利多]]为[[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哈利·波特]]和[[纳威·隆巴顿]]的英勇行为分别奖励了大量分数,最终使[[格兰芬多]]学院以微弱优势反败为胜,中断了[[斯莱特林]]长达六年的连胜纪录。 - **1992-1993学年**:因[[密室]]被打开,学校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学年末,[[邓布利多]]再次为[[哈利·波特]]和[[罗恩·韦斯莱]]奖励了特殊贡献分,使[[格兰芬多]]蝉联冠军。 - **1993-1994学年**:[[格兰芬多]]学院在赢得[[魁地奇杯]]的同时,也第三次连续赢得了学院杯。 - **1994-1995学年**:由于[[霍格沃茨]]举办了[[三强争霸赛]],学院杯的竞争被暂停。 - **1995-1996学年**:在[[多洛雷斯·乌姆里奇]]的高压统治下,计分系统变得极不公平,她利用[[调查行动组]]随意为[[斯莱特林]]加分并打压其他学院。书中未明确提及该学年的最终获胜者。 - **1996-1997学年**:[[格兰芬多]]学院再次赢得学院杯,部分归功于其[[魁地奇]]球队的胜利。 - **1997-1998学年**: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霍格沃茨]]由[[食死徒]]控制,传统的学院杯竞赛很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在故事中的作用===== 学院杯不仅是校园生活的背景,更是推动情节发展和塑造人物关系的重要元素。 * **激发竞争**:它直接导致了[[格兰芬多]]和[[斯莱特林]]之间长期的、激烈的竞争关系。 * **道德标尺**:分数的得失成为衡量角色行为对错的直观体现。例如,[[哈利]]在第一学年因夜游被扣除大量分数后,深感内疚与羞愧,这反映了他强烈的责任感。 * **主题表达**:[[邓布利多]]在第一学年结尾对分数的重新分配,突显了小说“爱与勇气胜于一切”的核心主题,表明学校更看重学生的品格而非死板的规则。 =====幕后信息===== * 在电影改编中,计分沙漏的设计视觉效果非常突出,但其中的宝石形态与原著描述的切割宝石略有不同,更像是小颗的玻璃珠或卵石。(电影设定) * 在早期的 Pottermore 网站互动体验中,用户可以为自己的学院赢得分数,网站会定期宣布线上学院杯的获胜者。(Potter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