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屆魁地奇世界盃====== =====概述===== 第四百二十二屆魁地奇世界盃(The 422nd Quidditch World Cup)是於 1994 年夏天在英國[[達特穆爾]]舉辦的一場重大的國際性魔法體育賽事。該屆世界盃的決賽在[[愛爾蘭國家魁地奇隊]]與[[保加利亞國家魁地奇隊]]之間展開,最終由愛爾蘭隊贏得冠軍。然而,這場賽事更為人所銘記的是賽後發生的騷亂,一群[[食死人]]在營地公開現身並折磨麻瓜,最終以一個巨大的[[黑魔標記]]出現在夜空中收場。這起事件是[[佛地魔]]勢力在第一次巫師戰爭結束後,十多年來的首次大規模公開活動,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巫師戰爭]]拉開了序幕。 =====賽事詳情===== * **日期:** 1994年8月 * **地點:** 英國,[[達特穆爾]]的一處荒野。由[[魔法部]]施加了大量[[麻瓜驅逐咒]]以隱藏其位置。 * **決賽隊伍:** [[愛爾蘭國家魁地奇隊]] 對陣 [[保加利亞國家魁地奇隊]] * **比賽過程:** * 賽前,兩隊的吉祥物——愛爾蘭的[[小矮妖]] (Leprechauns) 和保加利亞的[[媚娃]] (Veela)——進行了精彩的表演,但媚娃的迷惑性魔法一度引起了場內觀眾的混亂。 * 比賽由[[魔法部]]魔法遊戲與體育運動司司長[[魯多・貝漫]]擔任評述員。 * 愛爾蘭隊的追蹤手,包括特洛伊 (Troy)、莫莉 (Mullet) 和莫蘭 (Moran),展現了高超的團隊合作技巧,多次上演“鷹頭盤旋攻擊陣” (Hawkshead Attacking Formation),並迅速取得比分領先。 * 保加利亞隊的明星搜捕手[[維克多・喀浪]]在比賽中施展了危險但極具觀賞性的“翁倫斯基假動作” (Wronski Feint),導致愛爾蘭隊的搜捕手林奇 (Lynch) 猛烈撞向地面。 * 儘管保加利亞隊在比分上處於絕對劣勢,但[[維克多・喀浪]]最終抓住了[[金探子]],為保加利亞隊贏得 150 分,並結束了比賽。 * **最終結果:** **愛爾蘭隊**以 170 比 160 的比分戰勝**保加利亞隊**,贏得了世界盃冠軍。雖然[[維克多・喀浪]]抓住了金探子,但愛爾蘭隊憑藉著 17 個進球(170分)的巨大優勢確保了最終的勝利。 =====賽後騷亂與黑魔標記===== 比賽結束後,當晚慶祝的氣氛被一群頭戴兜帽、手持魔杖的巫師打斷。這群人即是[[食死人]],他們在營地中遊行,將麻瓜營地管理員羅伯茲先生一家懸浮在半空中進行折磨。這場騷亂引發了巨大的恐慌,[[衛斯理]]一家、[[哈利・波特]]與[[妙麗・格蘭傑]]在混亂中失散。 在騷亂最激烈時,一個巨大的骷髏頭骨,口中吐出蛇形舌頭的[[黑魔標記]]在天空中升起,這是[[佛地魔]]的標誌。食死人見狀立刻驚慌四散。魔法部官員趕到現場後,在標記下方發現了[[巴堤・柯羅奇 (一世)]]的家庭小精靈[[Winky|眨眨]],她身旁還有一根被施放了該咒語的魔杖——那正是[[哈利・波特]]遺失的魔杖。事實上,真正施放咒語的人是偽裝成魔法部官員的[[巴堤・柯羅奇 (二世)]],他利用這次機會宣告其主人的回歸。 =====在故事中的重要性===== * **佛地魔勢力再現:** 這是自[[佛地魔]]倒台以來,[[食死人]]的首次公開集結,象徵著黑暗勢力的重新崛起。[[黑魔標記]]的出現,向整個魔法世界發出了一個不祥的信號。 * **關鍵人物登場:** 這場賽事讓[[哈利・波特]]和讀者首次認識了來自德姆蘭學院的搜捕手[[維克多・喀浪]],他後來成為[[三巫鬥法大賽]]中[[霍格華茲]]的競爭對手之一。同時,事件也引入了[[魯多・貝漫]]和[[巴堤・柯羅奇 (一世)]]這兩位行為可疑的魔法部高級官員,他們的秘密是推動《火盃的考驗》情節發展的關鍵。 * **情節鋪陳:** 騷亂事件以及誰是施放[[黑魔標記]]的真兇,構成了小說前半部分的核心懸念。它不僅揭示了[[魔法部]]內部的腐敗與無能,也為[[佛地魔]]的最終復活埋下了重要的伏筆。 =====幕後信息===== * 在電影《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魁地奇世界盃的比賽過程被大幅簡化,僅展示了幾個精彩瞬間便直接跳到了賽后慶祝與騷亂的場景。(電影改編) * 電影中的食死人襲擊場面比原著中描繪的更具破壞性,他們直接焚燒帳篷,製造了更大範圍的混亂。(電影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