コーネリウス・ファッジ

科尼利厄斯・奥斯瓦尔德・福吉 (Cornelius Oswald Fudge),是英国魔法部的前任魔法部部长,任期为 1990 年至 1996 年。他的执政生涯以其对伏地魔勋爵回归的坚决否认而著称,这种逃避现实的政策为第二次巫师战争的全面爆发创造了条件。福吉在故事中代表了魔法世界政治体系的短视、对权力的迷恋以及为了维持表面和平而选择无视真相的官僚主义。

在成为魔法部部长之前,科尼利厄斯・福吉曾是魔法事故和灾害司的一名副司长。1981 年 10 月 31 日,他是首批抵达戈德里克山谷调查詹姆・波特莉莉・波特遇害现场的魔法部官员之一。 1990 年,在前任部长米莉森・巴诺卸任后,福吉当选为新一任魔法部部长。当时,阿不思・邓布利多是接任的热门人选,但他多次拒绝了该职位。另一位有力竞争者巴蒂・克劳奇则因其子作为食死徒被审判而声望大跌,这为福吉的上台铺平了道路。在上任初期,福吉时常向邓布利多征求意见,对他表现出极大的尊敬。

在福吉的早期任期内,他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和蔼但有些无能的领导者。在 1992-1993 学年,当密室被再次打开时,为了“显得自己有所作为”,福吉在没有足够证据的情况下,将鲁伯・海格逮捕并送往阿兹卡班。 1993-1994 学年,小天狼星布莱克越狱后,福吉表现出极大的恐慌,并坚持要在抓到布莱克后对他执行摄魂怪之吻。他对哈利・波特表现出一种近乎溺爱的保护态度,部分原因是他认为哈利的安危关乎整个魔法世界的信心。

福吉政治生涯的转折点发生在 1995 年三强争霸赛结束之后。当哈利・波特带着塞德里克・迪戈里的尸体逃回霍格沃茨,并宣称伏地魔已经复活时,福吉出于恐惧和对权力的固执,断然拒绝接受这个事实。他害怕承认伏地魔回归会摧毁他多年来苦心经营的和平局面,更偏执地认为邓布利多在利用此事来削弱他的权威,甚至图谋取而代之。 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福吉利用《预言家日报》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抹黑运动,将哈利描绘成一个精神失常、爱出风头的少年,并将邓布利多形容为年老昏聩的阴谋家。他还通过颁布一系列《教育令》,任命自己的高级副部长多洛雷斯・乌姆里奇霍格沃茨高级调查官,企图从内部控制学校,并监视邓布利多

1996 年,在神秘事务司之战中,福吉与多位傲罗亲眼目睹了伏地魔邓布利多的决斗。无法回避的真相彻底击垮了他的政治信誉。不久之后,在魔法界的巨大压力下,他被迫辞职,由鲁弗斯・斯克林杰接替。 下台后,福吉成为了斯克林杰的顾问,并负责将新任部长介绍给麻瓜首相。他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出席了邓布利多的葬礼。在此之后,原著中未再提及他的下落。

福吉是一个矮胖的男巫,常被描述为穿着细条纹斗篷。他最显著的特征是几乎从不离身的青绿色圆顶礼帽。他的神情时常根据处境在和蔼、自负与慌张之间切换。

福吉的核心性格是软弱、虚荣且迷恋权力。他并非天性邪恶,但在面对威胁其地位和安逸生活的不利真相时,他会选择逃避和攻击。他极易受到有权势的纯血统家族(如马尔福家族)的影响,判断力常常被政治利益所左右。他最大的性格缺陷是面对危机时的鸵鸟心态,这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态度最终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

书中并未详细展现福吉的魔法实力。作为魔法部部长,他理应是一位合格的巫师,但他更多地被描绘为一名政客而非决斗者。他能够施展一些基本的咒语,例如在麻瓜首相办公室里凭空变出一杯饮料。

  • 青绿色圆顶礼帽 (Lime-green bowler hat): 他的标志性物品,象征着他刻板、官僚的形象,并且几乎在每次出场时都被提及。
  • 魔杖 (Wand): 书中未提供其魔杖的任何具体信息(如杖芯、木材、长度等)。
  • Cornelius: 一个常见的古罗马名字,可能意在营造一种传统、官僚的古典气息。
  • Fudge: 在英文中,该词作为动词时意为“敷衍、捏造、回避”,这精准地概括了他对伏地魔回归问题的处理方式。作为名词,它是一种软糖 (fudge),也可能暗示了他性格上的“软弱”或缺乏坚定的政治立场。
  •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科尼利厄斯・福吉由已故的英国演员罗伯特・哈迪 (Robert Hardy) 扮演。(电影设定)
  • 作者 J.K. 罗琳曾表示,福吉这个角色反映了现实世界中的一些政客,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地位而选择忽视迫在眉睫的危险。(作者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