ハリー・ポッター_harry_potter

哈利・詹姆・波特

哈利・詹姆・波特 (Harry James Potter) 是 J.K. 罗琳所著《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主角。他是 詹姆・波特莉莉・波特 的独生子,也是魔法界唯一已知从 阿瓦达索命咒 中生还的人,因此被誉为“大难不死的男孩” (The Boy Who Lived)。作为 预言 中注定要击败 伏地魔 的人,哈利是 第二次巫师战争 中的核心人物,并最终领导正义一方取得了胜利。他是 霍格沃茨 格兰芬多 学院的学生,以其勇气、忠诚和非凡的魔法天赋而闻名。

哈利于 1980 年 7 月 31 日出生在 戈德里克山谷。在他一岁多时,即 1981 年 10 月 31 日,伏地魔 前来追杀波特一家。伏地魔 先杀害了他的父亲 詹姆・波特,随后向保护着哈利的母亲 莉莉・波特 提出让她让开,但莉莉拒绝并牺牲了自己。这种基于爱的牺牲为哈利提供了古老的强大保护魔法。当 伏地魔阿瓦达索命咒 击中哈利时,咒语被反弹,击中了 伏地魔 自己,使其失去了肉身。哈利则只在前额留下了一道闪电形状的伤疤,并意外地成为了 伏地魔 的一个 魂器。 在 阿不思・邓布利多 的安排下,幸存的哈利被 鲁伯・海格 送到其姨妈 佩妮・德思礼 和姨夫 弗农・德思礼 的家中——位于萨里郡小惠金区的 女贞路4号。他在那里度过了痛苦的十年,受尽虐待和忽视,对自己巫师的身份一无所知。

在他十一岁生日时,哈利收到了 霍格沃茨魔法学校 的录取通知书。在 鲁伯・海格 的帮助下,他了解了自己的身世,并进入了魔法世界。

哈利、罗恩赫敏 踏上了寻找并摧毁 伏地魔 剩余 魂器 的艰难旅程。他们成功摧毁了 斯莱特林的挂坠盒赫奇帕奇的金杯。途中,他们还了解了 死亡圣器 的传说。他们的行动最终将他们引回 霍格沃茨,在那里爆发了 霍格沃茨之战。在战斗中,哈利得知自己也是一个 魂器,并且必须由 伏地魔 亲自杀死才能彻底消灭对方。他勇敢地走向死亡,在 禁林 中坦然面对 伏地魔伏地魔阿瓦达索命咒 摧毁了哈利体内的灵魂碎片,但哈利本人却活了下来。在最终决战中,由于哈利是 老魔杖 的真正主人,伏地魔 射向他的 索命咒 再次反弹,杀死了 伏地魔 自己。

战争结束后,哈利成为了 魔法部 的一名 傲罗,并在 2007 年晋升为傲罗办公室主任。(Pottermore)他与 金妮・韦斯莱 结婚,育有三个孩子:詹姆・小天狼星・波特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莉莉・卢娜・波特

  • 外貌: 哈利继承了父亲 詹姆・波特 凌乱的黑发和母亲 莉莉・波特 明亮的杏仁状绿眼睛。他身材瘦小,戴着一副用透明胶带粘过的圆框眼镜。最显著的特征是前额上闪电形状的伤疤。
  • 性格: 哈利极其勇敢和无私,常常将他人的安危置于自己之上。他非常重视友谊,对朋友无比忠诚。然而,他也有着青春期少年的典型特征,时而冲动、固执,并因背负的沉重命运而感到愤怒和孤立。尽管名声在外,但他内心深处厌恶成为焦点,渴望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 黑魔法防御术: 这是哈利最擅长的科目。他在 13 岁时就掌握了极为高深的 守护神咒,其 守护神 是一头雄鹿,与他父亲的 阿尼马格斯 形态相同。他是 邓布利多军 的领导者和老师,展现出卓越的教学能力。
  • 飞行: 哈利是一位天生的飞行家,拥有极高的 魁地奇 天赋,一年级时就成为了 格兰芬多 队的找球手。
  • 蛇佬腔: 作为 伏地魔 的一个意外 魂器,哈利能够与蛇交谈。在 伏地魔 死后,他失去了这项能力。(作者访谈)
  • 决斗: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决斗者,哈利在无数次战斗中幸存下来。他擅长使用 除你武器 (Expelliarmus),这个咒语最终也成为他的标志。
  • 魔杖: 哈利的 魔杖 是十一英寸长,由冬青木制成,杖芯为凤凰羽毛。这根羽毛来自 邓布利多 的凤凰 福克斯,而 福克斯 的另一根羽毛则在 伏地魔魔杖 中。哈利在 霍格沃茨之战 期间短暂地成为了 老魔杖 的主人。
  • Harry: 一个常见的中世纪英语名字,是 Henry 的流行形式,意为“家庭统治者”或“军队的统治者”,象征着他的领导地位。J.K. 罗琳表示这是她一直很喜欢的一个名字。
  • Potter: 一个常见的英国姓氏,意为“陶工”。这个姓氏也可能与“Potter's Field”(贫民或无名者的墓地)有关,暗示着哈利与死亡的紧密联系。
  • 在电影系列中,哈利・波特由演员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演。
  • J.K. 罗琳在一次访谈中提到,哈利和他的表哥 达力・德思礼 在成年后达成了和解,会像过节一样互相寄送圣诞卡片,但关系并不亲密。
  • 电影改编中,哈利的眼睛是蓝色的,而非原著中的绿色,因为演员丹尼尔对绿色的隐形眼镜过敏。(电影设定)
  • 根据罗琳的补充信息,哈利确保了 西弗勒斯・斯内普 的肖像能够被挂在 霍格沃茨 的校长办公室里,以纪念他的英勇行为。(作者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