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言

予言

当一个真正的预言被先知道出时,它会被魔法部神秘事务司以某种方式记录下来,并储存在预言厅中。记录下来的预言以一个布满灰尘的玻璃球形态存在,直径约几英寸,内部充满了旋转的白色雾气。 每个预言球都被放置在预言厅高耸的架子上,下方附有一张泛黄的标签。标签上用细长的字迹记录着关于该预言的关键信息,包括:

当预言球被摔碎时,先知的影像会从中升起,如同一个幽灵般的、散发着珠光的身影,并用其本人当时说出预言时那种超然、空洞的声音,将预言的内容完整复述一遍。

予言是先知在无意识的恍惚状态下做出的、对未来的真实预测。它并非一种可以主动施放的咒语,而是一种罕见的魔法天赋的产物。

  • 提取限制: 预言厅中的记录球被强大的魔法保护着。只有预言中明确提到的人才能触摸并拿起它,任何其他人尝试这么做都会立即陷入疯狂。
  • 自我实现: 阿不思·邓布利多曾向哈利·波特强调,预言本身并不一定会实现,它所揭示的只是一种可能性。然而,当听到预言的人选择相信并据此采取行动时,他们自身的行为往往会推动预言走向实现。伏地魔正是因为听信了半个预言并试图杀死婴儿时期的哈利,才亲手“标记”了自己的劲敌,从而使预言开始应验。
  • 不可抗力: 真正的预言一旦做出,似乎无法被阻止或撤销。

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有两则由西比尔·特里劳妮做出的重要预言被详细记述。

这个预言是整个《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核心驱动力,由西比尔·特里劳妮猪头酒吧阿不思·邓布利多求职时做出。预言的前半部分被当时的食死徒西弗勒斯·斯内普偷听到,并报告给了伏地魔“拥有征服黑魔头能量的人走近了……出生在一个曾三次击败黑魔头的家庭……生于第七个月结束之时……黑魔头将把他标为自己的劲敌,但是他将拥有黑魔头所不了解的能量……一个必须死在另一个手上,因为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下来……那个拥有征服黑魔头能量的人将于第七个月结束时诞生……” 这个预言直接导致伏地魔将目标锁定在同在七月底出生、且父母都曾三次对抗过他的哈利·波特纳威·隆巴顿身上。伏地魔最终选择了哈利,从而引发了后续所有的事件。

这个预言是西比尔·特里劳妮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结尾为哈利·波特进行占卜学考试时,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 “黑魔头的仆人将被重新禁锢十二年。今晚,午夜之前,仆人将挣脱束缚,再次去投奔他的主人。黑魔头将借助仆人的帮助东山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大和可怕。今晚……午夜之前……仆人……将去……重新投奔……他的主人……” 这个预言在当晚即刻应验,指的正是小矮星彼得的逃脱和回归伏地魔身边的事件。

  • 情节引擎: 第一个预言是整个系列故事的基石和起点,它解释了伏地魔为何要杀死哈利、哈利为何能幸存,以及两人之间宿命般的联系。
  • 第五部的核心: 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伏地魔千方百计想要得到这个预言的完整记录,认为其中包含着战胜哈利的方法,这直接引发了神秘事务司之战。
  • 主题探讨: 预言的存在引发了关于命运与自由意志的深刻探讨。邓布利多明确指出,是伏地魔的选择,而非命中注定,赋予了预言强大的力量。同样,哈利最终战胜伏地魔也是出于他自己的选择,而非仅仅因为预言的规定。
  •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预言厅被视觉化地呈现为一个巨大、昏暗且布满高耸入云的玻璃架子的空间。当架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连倒塌时,无数预言球碎裂,成百上千个先知的影像同时出现并齐声低语,创造了极具震撼力的视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