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貝拉特里克斯・萊斯特蘭奇 (Bellatrix Lestrange),婚前姓布萊克 (Black),是一位血统纯正的女巫,也是伏地魔最忠诚、最狂热、最残忍的食死徒之一。她出身于古老而高贵的布莱克家族,对自己的纯血统身份感到极度自豪,并对所有非纯血统的巫师、麻瓜出身者以及所谓的“血统叛徒”怀有深刻的仇恨。 在两次巫师战争中,她都是伏地魔的核心追随者,以其强大的魔法能力、虐待狂的性格和对黑魔法,尤其是钻心咒的精通而闻名。她是魔法世界中最危险、最令人畏惧的女巫之一,犯下了包括拷问弗兰克·隆巴顿爱丽丝·隆巴顿夫妇、杀害其堂兄小天狼星·布莱克以及家养小精灵多比在内的多项罪行。最终,她在霍格沃茨大战中被莫丽·韦斯莱杀死。

貝拉特里克斯是西格纳斯・布莱克三世 (Cygnus Black III) 与德鲁埃拉・罗齐尔 (Druella Rosier) 的长女,是安多米达·唐克斯纳西莎·马尔福的姐姐。她出生于1951年(Pottermore)。與布莱克家族的大多数成员一样,她从小就被灌输了强烈的纯血至上主义思想。 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就读期间被分入斯莱特林学院,并在此期间结识了一批日后成为食死徒的同学。毕业后,她嫁给了同为纯血统的巫师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这桩婚姻更多是出于维持血统纯洁性的目的,而非基于感情。

伏地魔第一次崛起时,貝拉特里克斯和她的丈夫毫不犹豫地加入了食死徒的行列。她迅速成为了伏地魔最得力的副手之一,积极参与了食死徒的恐怖活动。她对伏地魔的忠诚近乎宗教狂热,将为其效劳视为最高荣誉。

在1981年伏地魔倒台后,当许多食死徒纷纷宣称自己是被夺魂咒控制时,貝拉特里克斯与丈夫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小叔子拉巴斯坦·莱斯特兰奇以及小巴蒂·克劳奇一起,四处寻找他们失踪的主人。他们认为隆巴顿夫妇知道伏地魔的下落,于是用钻心咒对这两位杰出的傲罗进行了残酷的折磨,直至他们永久性精神失常。 他们的罪行被揭露后,四人被捕并被判处阿兹卡班终身监禁。在审判中,貝拉特里克斯毫无悔意,反而骄傲地宣称黑魔王将会归来并解放他们。在阿兹卡班的十四年监禁严重损害了她的身心健康,使她原本的美貌变得憔悴,精神也更加不稳定。

1996年,貝拉特里克斯在阿兹卡班的大规模越狱事件中逃脱,并立即回到伏地魔身边。

原著将貝拉特里克斯描述为一位身材高挑的女性,拥有一头浓密、油亮、蓬乱的黑色长发。在阿兹卡班的长期监禁使她的面容变得憔悴而嶙峋,但依然保留着一种因傲慢而显得阴森的美感。她的眼睛总是半垂着,眼神中充满了疯狂与残忍。

貝拉特里克斯的性格极度残忍嗜虐情绪不稳定。她以折磨和杀戮为乐,在施放钻心咒时会发出癫狂的笑声。她对伏地魔忠诚是绝对且盲目的,混合着崇拜、敬畏甚至病态的爱慕。她对自己的纯血统身份感到无比骄傲,鄙视并憎恨所有她认为“低等”的人,包括麻瓜、麻瓜出身者、狼人,甚至是对纯血理念不够坚定的巫师。她冲动、易怒,常常因微不足道的事情而暴跳如雷。

貝拉特里克斯是一位魔法实力极为强大的女巫,其决斗技巧和对黑魔法的掌握在食死徒中仅次于伏地魔本人。

  • 黑魔法: 她是黑魔法的大师,尤其精通三大不可饶恕咒。她对钻心咒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能造成极大的痛苦。
  • 决斗技巧: 她是一名极其危险的决斗者,速度快,力量强,咒语致命。她曾击败多位强大的巫师,包括金斯莱·沙克尔小天狼星·布莱克
  • 无声咒: 她能熟练使用无声咒进行攻击和防御,这体现了她高超的魔法水平。
  • 飞行: 作为伏地魔核心圈子的一员,她学会了无需飞天扫帚即可飞行的能力。
  • 魔杖: 她的第一根魔杖是胡桃木材质,十二又四分之三英寸长,杖芯为龙的神经,后在马尔福庄园哈利·波特夺走。之后,她使用了赫敏·格兰杰的魔杖。
  • 守护神: 作为一个内心充满黑暗、无法体会纯粹快乐的巫师,她很可能无法召唤出守护神
  • Bellatrix: 拉丁语,意为“女战士”。它也是猎户座中的一颗亮星(参宿五),这符合布莱克家族以星座和星星为成员命名的传统。
  • Lestrange: 源自法语 l'étrange,意为“奇怪的”或“陌生人”,非常贴合她古怪、疯狂且难以预测的性格。
  • 电影改编: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貝拉特里克斯由海伦娜・伯翰・卡特 (Helena Bonham Carter) 饰演。其疯癫、哥特式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与原著中那种被监禁毁掉的贵族式美貌略有不同。(电影设定)
  • 作者访谈: J.K. 罗琳曾表示,貝拉特里克斯对伏地魔的感情是痴迷的、病态的爱。她安排莫丽·韦斯莱杀死貝拉特里克斯,是为了展现母爱的力量足以战胜这种扭曲的痴恋。(作者访谈)
  •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 在该舞台剧中,情节显示貝拉特里克斯在霍格沃茨大战前为伏地魔生下了一个女儿,名为德尔菲 (Delphini)。这一设定在读者群体中存在争议,通常被视为次要正典信息。(《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