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利姆・马克西姆

奥利姆・马克西姆(Olympe Maxime)是一位法国女巫,布斯巴顿魔法学院(Beauxbâtons Academy of Magic)的校长。她是一位血统存疑的半巨人,但她本人对此极为敏感并坚决否认,对外宣称自己只是“骨架大”。在1994至1995学年,她带领布斯巴顿的学生代表团前来霍格沃茨参加三强争霸赛,并在此期间担任赛事裁判。她以其优雅的风度、强大的魔法实力以及与鲁伯・海格之间复杂的浪漫关系而为人所知。作为阿不思・邓布利多的盟友,她在第二次巫师战争前夕承担了前往巨人部落进行游说的危险任务。

关于马克西姆女士的早年生活,原著中并未提供详细信息。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父母中有一位是巫师,另一位是巨人。她对自己的半巨人身份讳莫如深,这表明她可能在成长过程中因此遭受过偏见或歧视。尽管如此,她凭借出色的魔法才能最终成为了欧洲三大魔法学校之一的布斯巴顿魔法学院的校长。

马克西姆女士在1994年秋天首次登场,她乘坐一辆由十二匹带翼的阿布拉克山天马拉动的巨型浅蓝色马车抵达霍格沃茨。作为布斯巴顿的校长,她与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的校长伊戈尔・卡卡洛夫一同担任三强争霸赛的裁判。 当火焰杯意外地选出哈利・波特作为第四位勇士时,她最初表现出极大的怀疑和不满,认为霍格沃茨邓布利多从中作梗,以增加获胜机会。 在此期间,她与霍格沃茨的钥匙管理员和保护神奇生物课教授鲁伯・海格发展出一段情愫。在圣诞舞会上,海格向她坦白了自己的半巨人身份,并推断她也是如此。这番话语严重冒犯了马克西姆,她愤怒地离开了海格,坚称自己只是“骨架比较大”。尽管发生了争执,但他们后来似乎有所和解。在三强争霸赛结束后,当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拒绝相信伏地魔已经归来时,她与海格一同表达了对邓布利多的信任。

伏地魔归来后,邓布利多委派马克西姆与海格共同执行一项秘密任务:前往欧洲北部的山区寻找巨人部落,说服他们加入对抗伏地魔的阵营,或至少保持中立。 他们的旅途充满艰辛。在找到巨人部落后,他们见到了当时的巨人领袖(“古戈”)卡库斯,并向他赠送了礼物,谈判初见成效。然而,食死徒(包括沃顿・麦克尼尔)随后也抵达了部落,他们杀害了卡库斯,并扶植了更为残暴和亲伏地魔的戈尔戈玛当上新的“古戈”。马克西姆和海格的任务最终以失败告终,两人在遭到巨人攻击后被迫逃离。这次艰难的经历似乎也给他们之间的关系画上了句号。

马克西姆女士出席了在霍格沃茨阿不思・邓布利多举行的葬礼。她坐在海格的旁边,共同悼念这位伟大的巫师,这表明她对邓布利多抱有极高的敬意,并且仍然是凤凰社值得信赖的盟友。

  • 外貌:马克西姆女士身材极为高大,与鲁伯・海格不相上下。然而,与海格的粗犷不同,她举止优雅,衣着考究。她拥有一张英俊的橄榄色面孔,大而乌黑的眼睛和一只端正的鹰钩鼻。她的头发通常在脑后盘成一个光滑的发髻。她总是穿着一身黑色的缎子衣服,佩戴许多华丽的蛋白石首饰。
  • 性格
    • 优雅高贵:作为布斯巴顿的校长,她时刻保持着威严与风度,言行举止都十分得体。
    • 骄傲且敏感:她对自己是半巨人的事实极其敏感,这是她性格中最显著的特点。她极力维护自己作为纯粹人类的形象,任何对此的影射都会让她勃然大怒。
    • 忠诚勇敢:她对邓布利多十分忠诚,不惜冒着生命危险与海格一同深入巨人领地执行任务。在霍格沃茨,当多洛雷斯・乌姆里奇试图强行带走海格时,她也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
    • 有判断力:尽管最初对哈利・波特成为勇士心存疑虑,但在伏地魔归来的事实面前,她坚定地选择相信邓布利多,而不是听信魔法部的官方说辞。

作为一所著名魔法学校的校长,奥利姆・马克西姆无疑是一位法力高强的女巫。虽然书中没有具体展示她使用何种咒语,但她能够成功穿越欧洲并找到隐匿的巨人部落,并在受到攻击后安全脱身,这本身就证明了她高超的魔法能力和生存技巧。她在霍格沃茨协助海格抵抗多位魔法部官员的攻击也体现了她的战斗实力。

  • 布斯巴顿马车 (Beauxbâtons Carriage):一辆巨大的、由十二匹名为阿布拉克山天马的带翼马拉动的浅蓝色马车。这辆马车如同移动的宫殿,是布斯巴顿代表团前来霍格沃茨时使用的交通工具和临时住所。
  • 奥利姆 (Olympe):这是奥林匹亚(Olympia)的法语形式,直接关联到希腊神话中众神的居所“奥林匹斯山”(Mount Olympus)。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地暗示了她如神明般高大的身材和威严的气质。
  • 马克西姆 (Maxime):源自拉丁语 maximus,意为“最伟大的”或“最大的”。这个姓氏直白地描述了她的体型特征。
  •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奥利姆・马克西姆由英国演员弗朗西丝・德・拉・图尔(Frances de la Tour)饰演。(电影设定)
  • J.K. 罗琳曾明确证实,奥利姆・马克西姆确实是一位半巨人,书里她的否认是出于骄傲和自我保护。(Pottermore/作者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