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法生物分类

魔法生物分类 (Ministry of Magic Classification, M.O.M. Classification) 是英国魔法部下属的神奇动物管理控制司制定的一套官方评级系统,旨在评估和标识各种已知神奇动物的危险程度。该系统为巫师和女巫提供了一个快速参考,以了解在面对特定生物时应采取的谨慎级别。 这套分类标准由著名神奇动物学家纽特・斯卡曼德在其著作《神奇动物在哪里》中首次系统性地提出并推广,后来被魔法部正式采纳。它将生物从“X”(乏味的)到“XXXXX”(已知的杀害巫师的/不可能驯养的)共分为五个等级。

该分类系统仅衡量生物的危险性,并不反映其魔法能力或重要性。

尽管该分类系统被广泛使用,但它在定义和应用上存在诸多争议和固有的局限性,其核心问题源于对“”(Being) 与 “”(Beast) 的划分。

  • 定义难题: 魔法部在 1811 年最终将“人”定义为“任何能够理解魔法社会法律并能为这些法律的形成承担部分责任的生物”。这一定义将马人人鱼等智慧种族排除在“人”之外,因为他们主动拒绝了这一定位。
  • 智慧种族的抗议: 马人人鱼为了避免与吸血鬼老巫婆等黑魔法生物同归于“人”的类别,并抗议魔法部对其他神奇动物的压迫,自愿选择被归类为“兽”。因此,尽管他们拥有与人类相当的智慧,却被评为 XXXX 级“兽类”。
  • 语言能力与危险性: 一些能够使用人类语言的生物,如八眼巨蛛斯芬克斯,因其极端的暴力和危险性而被归类为“兽”,这表明分类更多地基于“对巫师的威胁程度”而非生物学或智力上的标准。
  • 双重身份: 狼人是分类系统局限性的典型例子。在人类形态下,他们是完全的“人”;但在月圆之夜变形后,他们则会成为不受控制的 XXXXX 级“兽”。

对神奇生物进行系统性管理的尝试始于中世纪。神奇动物管理控制司内部最早设立了三个独立的部门来处理不同类型的生物:

  • 兽类司 (Beast Division): 负责管理所有被定义为“兽”的生物。
  • 人类司 (Being Division): 负责与被定义为“人”的智慧种族(如地精家养小精灵)打交道。
  • 灵魂司 (Spirit Division): 负责处理幽灵吵闹鬼等非实体存在。

在确定“人”与“兽”界限的过程中,魔法部经历了漫长的辩论。早期的错误标准(如“用两条腿走路”)导致了荒谬的结论。最终,在 1811 年,时任魔法部长的格罗根・斯坦普提出了关于理解和承担法律责任的定义,才基本解决了这一难题。而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五级“X”分类系统,则是在此基础上,由纽特・斯卡曼德在其权威著作《神奇动物在哪里》中完善并推广的。

  • 该分类系统的详细信息主要来源于 J.K. 罗琳为慈善机构“喜剧救济基金会”所写的补充读物《神奇动物在哪里》(2001 年首次出版),而非《哈利・波特》七本主线小说。
  • 这个系统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极大地丰富了巫师社会如何看待和处理各种非人类生物的背景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