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第二次巫师战争====== =====简介===== **第二次巫师战争** (Second Wizarding War),是指从1995年6月 [[伏地魔]] 复活,到1998年5月2日他在 [[霍格沃茨之战]] 中被击败并最终死亡期间,席卷整个英国魔法界的全面冲突。这场战争的核心对抗双方,一方是以 [[伏地魔]] 为首的 [[食死徒]] 及其盟友,他们奉行纯血至上主义,企图推翻 [[魔法部]] 并奴役非魔法人士([[麻瓜]]);另一方则是以 [[阿不思・邓布利多]] 重新召集的 [[凤凰社]] 和 [[哈利・波特]] 为核心的抵抗力量。 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残酷程度远超 [[第一次巫师战争]],其特点是从最初的秘密冲突和政治渗透,逐步升级为公开的恐怖统治和最终的决战。战争的终结,标志着 [[伏地魔]] 势力的彻底覆灭和魔法世界一个新时代的开启。 =====背景===== 第二次巫师战争的根源可追溯至 [[第一次巫师战争]] 的结局。1981年,[[伏地魔]] 在试图杀害婴儿 [[哈利・波特]] 时,因 [[莉莉・波特]] 的牺牲咒语而自食其咒,导致其肉身被摧毁,被迫以残魂形态流亡。 在接下来的十多年里,[[伏地魔]] 的追随者或被逮捕,或声称自己无辜而脱罪,魔法世界迎来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然而,[[伏地魔]] 从未真正消亡。经过多次尝试,他最终在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的结尾,于1995年6月24日在 [[小汉格顿]] 的墓地,利用 [[哈利・波特]] 的血液、其父亲的骨和仆人 [[小矮星彼得]] 的肉,成功恢复了完整的肉身,这标志着第二次巫师战争的正式开始。 =====战争进程===== ====战争前夕与秘密战争 (1995年-1996年)==== * **否认与诽谤:** [[伏地魔]] 复活后,时任 [[魔法部长]] [[康奈利・福吉]] 出于对权力的恐惧和政治考量,拒绝承认这一事实。[[魔法部]] 发起了一场针对 [[哈利・波特]] 和 [[阿不思・邓布利多]] 的大规模诽谤运动,将他们描绘成谎话连篇的疯子和哗众取宠者。 * **力量集结:** 在此期间,[[伏地魔]] 在暗中积聚力量。他召回了 [[食死徒]],并成功说服了 [[巨人]] 和 [[摄魂怪]] 加入他的阵营。与此同时,[[邓布利多]] 重新启动了 [[凤凰社]],一个秘密致力于对抗 [[伏地魔]] 的组织,在 [[魔法部]] 的监视下秘密行动。 * **神秘事务司之战:** 1996年6月,[[伏地魔]] 诱使 [[哈利・波特]] 前往 [[魔法部]] 的 [[神秘事务司]],企图夺取一个关于哈利的预言球。[[凤凰社]] 成员与 [[食死徒]] 在此展开激战。战斗的最后,[[伏地魔]] 亲自现身,与 [[邓布利多]] 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决斗。尽管 [[伏地魔]] 最终逃脱,但他的现身被 [[福吉]] 及众多 [[魔法部]] 官员亲眼目睹,迫使官方承认了黑魔王回归的事实。此战中,[[小天狼星布莱克]] 不幸牺牲。 ====公开冲突与寻找魂器 (1996年-1997年)==== * **恐慌蔓延:** 魔法界正式进入战争状态。[[食死徒]] 制造了一系列公开的袭击事件,包括摧毁布洛克代尔大桥、绑架 [[奥利凡德]] 先生等,整个社会陷入恐慌。 * **魂器之谜:** [[邓布利多]] 开始私下教导 [[哈利・波特]],通过 [[冥想盆]] 向他展示了 [[伏地魔]] 的过去,并揭示了他永生的秘密——[[魂器]]。邓布利多指出,必须找到并摧毁所有 [[魂器]],才能最终杀死 [[伏地魔]]。他们二人一同找到了一个伪造的 [[斯莱特林的挂坠盒]]。 * **天文塔之战:** 1997年6月,在 [[德拉科・马尔福]] 的协助下,[[食死徒]] 攻入 [[霍格沃茨]]。在天文塔顶,身受重伤且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 [[邓布利多]],按照事先与 [[西弗勒斯・斯内普]] 的约定,由后者杀死了自己。[[邓布利多]] 之死是战争中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极大地打击了抵抗力量的士气。 ====黑魔王掌权 (1997年-1998年)==== * **魔法部沦陷:** 1997年8月1日,[[食死徒]] 成功渗透并控制了 [[魔法部]]。[[魔法部长]] [[鲁弗斯・斯克林杰]] 被杀,[[皮尔斯・辛克尼斯]] 成为在 [[夺魂咒]] 控制下的傀儡部长。[[伏地魔]] 实现了对魔法世界的专制统治。 * **恐怖统治:** [[伏地魔]] 的政权推行纯血统政策,成立了 **[[麻瓜出身登记委员会]]**,对 [[麻瓜]] 出身者进行残酷迫害。[[哈利・波特]] 被列为 “头号不受欢迎人物”,而支持他的人也遭到追捕。 * **追寻魂器之旅:** [[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 和 [[赫敏・格兰杰]] 未返回 [[霍格沃茨]],遵从 [[邓布利多]] 的遗愿,踏上了寻找并摧毁剩余 [[魂器]] 的艰难旅程。他们在此期间成功摧毁了 [[斯莱特林的挂坠盒]] 和 [[赫奇帕奇的金杯]]。 * **霍格沃茨的抵抗:** 在 [[食死徒]] [[卡罗兄妹]] 的高压统治下,[[霍格沃茨]] 的学生们在 [[纳威・隆巴顿]]、[[卢娜・洛夫古德]] 和 [[金妮・韦斯莱]] 的带领下,重组了 [[邓布利多军]],进行着不屈的抵抗。 ====霍格沃茨之战 (1998年5月2日)==== 战争的最终决战于1998年5月2日在 [[霍格沃茨城堡]] 打响。[[哈利・波特]] 为寻找最后一个 [[魂器]]([[拉文克劳的冠冕]])回到学校,[[伏地魔]] 随即率领大军围攻城堡。[[凤凰社]] 成员、师生和校友们奋起反抗。这场战斗极其惨烈,造成了大量伤亡,包括 [[弗雷德・韦斯莱]]、[[莱姆斯・卢平]]、[[尼法朵拉・唐克斯]] 和 [[科林・克里维]] 等人。在战斗中,[[纳威・隆巴顿]] 用 [[格兰芬多宝剑]] 斩杀了 [[伏地魔]] 的最后一个 [[魂器]]——宠物蛇 [[纳吉尼]]。最终,[[哈利・波特]] 在揭示了 [[老魔杖]] 的真正归属后,与 [[伏地魔]] 正面对决。[[伏地魔]] 施放的 [[阿瓦达索命]] 咒被 [[老魔杖]] 反弹,杀死了他自己。[[伏地魔]] 的死亡标志着第二次巫师战争的彻底结束。 =====主要参战方===== ====凤凰社及其盟友==== * **核心成员:** [[阿不思・邓布利多]] (战前领导者)、[[哈利・波特]] (精神领袖)、[[赫敏・格兰杰]]、[[韦斯莱家族]]、[[小天狼星布莱克]]、[[莱姆斯・卢平]]、[[阿拉斯托・穆迪]] (疯眼汉)、[[尼法朵拉・唐克斯]]、[[金斯莱・沙克尔]]、[[米勒娃・麦格]]、[[西弗勒斯・斯内普]] (双面间谍)。 * **联合组织:** [[邓布利多军]]、[[霍格沃茨]] 的大部分师生。 ====食死徒及其盟友==== * **核心成员:** [[伏地魔]] (最高领袖)、[[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卢修斯・马尔福]]、[[德拉科・马尔福]]、[[芬里尔・格雷伯克]]、[[亚克斯利]]、[[多洛雷斯・乌姆里奇]]、[[卡罗兄妹]]。 * **联合种族与生物:** [[巨人]]、[[摄魂怪]]、大部分 [[狼人]]、[[八眼巨蛛]]。 =====战争后果===== * **伤亡与重建:** 战争给魔法社会带来了巨大创伤,许多家庭破碎,数十位重要人物牺牲。战后,整个魔法世界开始了漫长的重建过程。 * **政治改革:** [[伏地魔]] 的恐怖统治被推翻,幸存的 [[食死徒]] 及其支持者被逮捕并送往 [[阿兹卡班]]。[[金斯莱・沙克尔]] 被任命为临时 [[魔法部长]],并随后被正式推选,领导 [[魔法部]] 进行了一系列彻底的改革,清除了腐败和纯血统歧视。 * **社会进步:** 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不同出身的巫师之间的团结,挑战了根深蒂固的纯血偏见。[[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 和 [[赫敏・格兰杰]] 等战争英雄后来都加入了 [[魔法部]],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正平等的魔法世界。 =====幕后信息===== * **现实隐喻:** 作者 J.K. 罗琳曾多次表示,[[伏地魔]] 的纯血理论和 [[食死徒]] 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的启发,战争本身也探讨了关于偏见、种族灭绝和抵抗的主题。(作者访谈) * **命名由来:** “第一次” 和 “第二次巫师战争” 的说法在小说中并未被明确使用,书中人物通常将其称为 “那场战争” 或 “与伏地魔的战争”。这一命名法是书迷和评论家为了清晰区分 [[伏地魔]] 两个主要活跃时期而广泛采用的术语,并得到了官方补充材料的认可。(Potter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