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

  • 类型 (Type): 电影作品
  • 所有者 (Owners): 华纳兄弟 (Warner Bros. Pictures)
  • 制造者 (Maker): 导演:大卫・叶慈 (David Yates);编剧:史蒂夫・克勒伍 (Steve Kloves);原著作者:J.K. 罗琳

《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第八部,也是最终章。本片内容改编自 J.K. 罗琳 原著小说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的后半部分,剧情紧接上一部电影的结尾。 故事开始于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寻找并摧毁伏地魔剩下的魂器。他们的旅程包括:

作为故事的高潮,本片集中展示了《哈利・波特》世界中最高深和强大的魔法。

本片是根据 J.K. 罗琳同名小说的后半部分改编的电影作品。为了更忠实、详尽地呈现原著复杂的情节和宏大的结局,制片方华纳兄弟决定将第七本书拆分为上下两部电影进行拍摄。 该片情节主要涵盖了原著小说从第 24 章“魔杖制作人”到最终章“十九年后”的全部内容。它于 2011 年 7 月在全球上映,标志着长达十年的《哈利・波特》电影系列的终结。

作为整个电影系列的收官之作,《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承担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终结核心冲突:彻底解决了哈利・波特伏地魔之间长达十七年的宿命对决。
  • 揭示最终谜底:揭示了关于阿不思・邓布利多的过往、西弗勒斯・斯内普的真实阵营与动机,以及死亡圣器魂器的全部秘密。
  • 完成角色弧光:为主要角色——哈利、罗恩、赫敏、纳威等人的成长画上了句点,展现了他们在逆境中体现出的勇气、爱与牺牲。
  • 奠定系列基调:以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深刻的情感内核,为整个系列画上了一个史诗般且令人满意的句号。
  • 与原著的主要差异 (Major Differences from the Book)
    1. 斯内普之死:在书中,斯内普死于尖叫棚;电影中,此场景被改到了更为开阔和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船屋。(电影设定)
    2. 最终对决:书中,哈利与伏地魔的最后对决发生在霍格沃茨大厅,当着所有人的面,哈利通过言语揭示了所有真相后才发生咒语对峙。电影中,两人的对决被描绘成一场穿越城堡的私人战斗。(电影设定)
    3. 伏地魔之死:书中,伏地魔的索命咒反弹后,他的尸体和常人一样倒地。电影中,他则化为灰烬消散。(电影设定)
    4. 老魔杖的归宿:书中,哈利用老魔杖修复了自己原来的冬青木魔杖,然后将其归还至邓布利多的坟墓。电影中,哈利直接将老魔杖折断并扔下悬崖。(电影设定)
    5. 厉火事件:书中,在有求必应屋中施放厉火并因此丧命的是文森特・克拉布。由于饰演克拉布的演员当时遇到法律问题,电影中该情节改由格雷戈里・高尔执行并丧命。(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