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杯

原著中,火焰杯是一个“粗制滥造的木头高脚杯”,杯口有火焰。它本身并没有华丽的装饰,看起来相当朴素。当它被激活时,杯中会充满蓝白色的火焰,用于接收报名者的名字。 在选择勇士的时刻,杯中的火焰会变成红色,并喷出一小片烧焦的羊皮纸,上面写着被选中勇士的名字。

  • 公正的裁判: 火焰杯的主要功能是作为三强争霸赛公正的裁判 (impartial judge),从每个参赛学校中选出一位最值得代表该校的勇士。
  • 报名方式: 有意参赛且符合年龄资格的学生需将写有自己姓名和学校的羊皮纸投入杯中的火焰里。
  • 约束性魔法契约: 将名字投入火焰杯构成了一项 具有约束力的魔法契约 (binding magical contract)。一旦被选中,勇士就必须完成比赛,无法反悔。正是这一特性迫使哈利・波特在非自愿的情况下参加了比赛。
  • 强大的魔法防御: 阿不思・邓布利多火焰杯周围设置了年龄线 (Age Line),这是一种强大的魔法,以阻止未满十七岁的学生报名。然而,这一防御措施未能阻止通过外部强大魔法的干预。

火焰杯是一件历史悠久的魔法物品,每届三强争霸赛都会使用它来挑选勇士。 在1994年至1995学年于霍格沃茨举办的三强争霸赛中,火焰杯被再次启用。它被放置在门厅里,供学生们报名。 然而,本届比赛中,火焰杯的公正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伪装成疯眼汉穆迪小巴蒂・克劳奇火焰杯施加了极为强大的混淆咒 (Confundus Charm)。这个咒语使火焰杯误以为有四所学校参赛,而不是三所。小巴蒂・克劳奇随后以第四所虚构学校的名义投入了哈利・波特的名字,导致火焰杯在选出塞德里克・迪戈里芙蓉・德拉库尔威克多尔・克鲁姆之后,又选出了哈利・波特作为“第四位”勇士。 在选出四位勇士后,火焰杯的火焰熄灭,直到下一届比赛前都不会再被点燃。

火焰杯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一书情节的核心驱动力。它将哈利・波特强行拉入充满危险的三强争霸赛,这构成了本书的主线剧情。 哈利的名字如何进入火焰杯是本书前中期的主要谜团,引发了同学的疏远、媒体的诽谤以及对幕后黑手的猜测。 从更深层次看,对火焰杯的操控是伏地魔复活计划的关键一步。整个争霸赛被设计成一个巨大的陷阱,其最终目的是将哈利送到小汉格顿的墓地,以便伏地魔利用他的血完成复活仪式。因此,火焰杯是这个阴谋的起点。

  • 电影改编差异: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电影改编中,火焰杯的设计与原著描述有很大不同。电影中的火焰杯是一个更具气势、由金属制成的大酒杯,而非朴素的木杯。其选择勇士的方式也更为戏剧化,火焰会冲天而起,然后吐出写有名字的羊皮纸。(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