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 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电影) ====== ===== 影片基本信息 ===== * **英文名称 (English Title):** //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 * **导演 (Director):** 迈克·内威尔 (Mike Newell) * **编剧 (Screenwriter):** 史蒂夫·克洛夫斯 (Steve Kloves) * **音乐 (Music):** 帕特里克·杜尔 (Patrick Doyle) * **上映日期 (Release Date):** 2005年 * **影片类型 (Type):** 奇幻、冒险 * **分级 (Rating):** PG-13 (美国),12A (英国) ===== 剧情梗概 ===== 本部影片讲述了 [[哈利·波特]] 在 [[霍格沃茨]] 的第四个学年。古老而危险的 [[三强争霸赛]] 在霍格沃茨重新举办,来自 [[布斯巴顿魔法学校|布斯巴顿]] 和 [[德姆斯特朗魔法学校|德姆斯特朗]] 的学生与霍格沃茨的勇士同台竞技。[[火焰杯]] 作为公正的挑选者,却出人意料地选出了第四位勇士——哈利·波特,使他被迫参加这项致命的比赛。 在朋友 [[赫敏·格兰杰]] 和 [[罗恩·韦斯莱]] 的帮助下,哈利迎战了三个危险的项目:从匈牙利树蜂龙爪下夺取金蛋、在黑湖深处解救人质,以及闯过一个充满危险生物的巨大迷宫。贯穿整个学年的是新来的 [[黑魔法防御术]] 教授 [[阿拉斯托·穆迪]] (疯眼汉) 对哈利的指导与保护。 然而,比赛的终点却是一个陷阱。哈利与另一位霍格沃茨勇士 [[塞德里克·迪戈里]] 一同触摸 [[三强杯]],被 [[门钥匙]] 传送至一个墓地。在那里,塞德里克被 [[彼得·佩迪鲁]] (小矮星彼得) 杀害,而 [[伏地魔]] 则利用哈利的血成功复活,恢复了肉身。哈利在与伏地魔的决斗中,因 [[闪回咒]] (Priori Incantatem) 的效果得以逃脱,并带回了塞德里克的遗体。回到霍格沃茨后,疯眼汉穆迪的真实身份被揭露——他实际上是食死徒 [[小巴蒂·克劳奇]],一直使用 [[复方汤剂]] 进行伪装。[[阿不思·邓布利多]] 在学期末向全校师生公布了伏地魔归来的消息,并悼念了塞德里克·迪戈里。 ===== 与原著小说的主要差异 ===== 作为一部改编电影,为了适应时长和节奏,本部影片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删减和修改。以下是其中一些最显著的差异: * **被完全删减的角色与情节:** * **韦斯莱家的戏份:** 电影开篇直接跳过了 [[德思礼一家]] 的剧情,哈利直接在 [[陋居]] 出现。[[比尔·韦斯莱]] 和 [[查理·韦斯莱]] 在影片中没有出场,[[珀西·韦斯莱]] 与家庭的决裂以及他在 [[魔法部]] 的工作情节被完全删除。 * **卢多·巴格曼 (Ludo Bagman):** 魔法体育运动司司长、三强争霸赛的裁判之一,以及他与弗雷德和乔治打赌的情节线被完全删除。 * **闪闪 (Winky):** [[巴蒂·克劳奇]] 的 [[家养小精灵]] 及其相关的所有情节,包括她在 [[魁地奇世界杯]] 营地被发现持有哈利的 [[魔杖]]、被克劳奇解雇、以及在霍格沃茨厨房工作等内容均被删除。 * **家养小精灵权益会 (S.P.E.W.):** [[赫敏·格兰杰]] 为争取家养小精灵权益而创立的组织和相关活动被完全删除。 * **伯莎·乔金斯 (Bertha Jorkins):** 这位魔法部雇员的失踪是原著中串联伏地魔计划的关键线索,在电影中未被提及。 * **迷宫中的生物:** 原著迷宫中的 [[炸尾螺]]、[[斯芬克斯]] (人面狮身蝎尾兽) 和 [[摄魂怪]] (实为博格特) 等挑战在电影中被替换为具有生命且会主动攻击的魔法迷宫本身。 * **情节与设定的主要改动:** * **开场:** 电影以 [[弗兰克·布莱斯]] 在 [[里德尔府]] 被杀的场景作为开场,而非原著中哈利在 [[女贞路]] 从梦中惊醒。 * **魁地奇世界杯:** 电影仅展示了比赛开始前的盛况和赛后的 [[食死徒]] 袭击,并未展现任何比赛过程。 * **鳃囊草的来源:** 在电影中,是 [[纳威·隆巴顿]] 在小巴蒂·克劳奇的暗示下,将 [[鳃囊草]] 的信息告诉了哈利,帮助他完成了第二个项目。而在原著中,提供帮助的是家养小精灵 [[多比]]。 * **圣诞舞会 (Yule Ball):** 电影对舞会的描绘更为详尽,并加入了“怪姐妹”乐队的现场摇滚表演。 * **巴蒂·克劳奇的结局:** 原著中,[[老巴蒂·克劳奇]] 摆脱 [[夺魂咒]] 控制后,在 [[禁林]] 边缘被他的儿子杀死。电影中,他只是被哈利发现在禁林中死去,具体过程并未展现。 * **邓布利多的性格:** 电影中,当哈利的名字从火焰杯中出来时,[[阿不思·邓布利多]] 的反应被描绘得异常愤怒和激动,与原著中冷静严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 **布斯巴顿与德姆斯特朗的设定:** 电影将 [[布斯巴顿]] 描绘成一所纯女子学校,而 [[德姆斯特朗]] 则是纯男子学校,这与原著中两所学校均为男女混校的设定不符。 * **结局处理:** 电影结尾缺少了 [[康奈利·福吉]] 拒绝相信伏地魔归来并与邓布利多决裂的关键场景,也没有提及 [[凤凰社]] 的重新集结。哈利将一千 [[加隆]] 奖金赠予 [[弗雷德和乔治·韦斯莱]] 的情节也被删除。 ===== 主要演员 (Cast) ===== * **[[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哈利·波特]] * **[[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 [[罗恩·韦斯莱]] * **[[爱玛·沃森]] (Emma Watson):** [[赫敏·格兰杰]] * **[[迈克尔·刚本]] (Michael Gambon):** [[阿不思·邓布利多]] * **[[拉尔夫·费因斯]] (Ralph Fiennes):** [[伏地魔]] * **[[布莱丹·格里森]] (Brendan Gleeson):** [[阿拉斯托·穆迪]] * **[[罗伯特·帕丁森]] (Robert Pattinson):** [[塞德里克·迪戈里]] * **[[克蕾曼丝·波西]] (Clémence Poésy):** [[芙蓉·德拉库尔]] * **[[斯坦尼斯拉夫·雅涅夫斯基]] (Stanislav Ianevski):** [[威克多尔·克鲁姆]] * **[[大卫·田纳特]] (David Tennant):** [[小巴蒂·克劳奇]] ===== 幕后信息与评价 ===== * **音乐风格的转变:** 本片是第一部不由 [[约翰·威廉姆斯]] (John Williams) 配乐的《哈利·波特》电影,改由帕特里克·杜尔操刀。杜尔创作了全新的主题,但仍保留了威廉姆斯经典的“海德薇主题曲” (Hedwig's Theme)。 * **黑暗基调:** 这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第一部因其暴力场面和恐怖主题而被评为 PG-13 级的影片,标志着整个系列的基调向更黑暗、更成熟的方向转变。 * **怪姐妹乐队 (The Weird Sisters):** 电影中在圣诞舞会上表演的乐队成员,现实中包括了英国著名乐队 Pulp 的主唱贾维斯·卡克 (Jarvis Cocker) 和 Radiohead 的吉他手强尼·格林伍德 (Jonny Greenwood)。(Pottermore) * **评价:** 影片上映后获得了广泛的正面评价,评论家称赞其成熟的叙事、精彩的视觉效果和演员们日益精湛的演技。然而,由于原著小说篇幅宏大,许多书迷对大量情节和角色的删减表示遗憾,认为这影响了故事的深度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