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

本詞條介紹的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第七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改編電影的上半部。內容主要基於電影情節,並會與原著小說進行對比分析。

隨著佛地魔勢力的日益強大,魔法部食死人滲透並迅速垮台,整個魔法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黑暗。為了完成阿不思·鄧不利多的遺願,哈利·波特榮恩·衛斯理妙麗·格蘭傑決定不再返回霍格華茲,踏上了尋找並摧毀佛地魔所有分靈體的艱險旅程。 旅途中,他們三人的友誼面臨嚴峻考驗。在缺乏指引和保護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完全依賴彼此。他們潛入了戒備森嚴的魔法部,從桃樂絲·恩不里居手中奪回了史萊哲林的掛墜盒。在躲避搜捕隊追殺的過程中,他們造訪了高錐客洞,在那裡遭遇了佛地魔的巨蛇娜吉妮的伏擊,並在這次事件中,哈利的冬青木魔杖妙麗·格蘭傑的咒語意外折斷。 由於分靈體的邪惡力量影響,榮恩·衛斯理與哈利爆發激烈爭吵後負氣離隊。哈利與妙麗繼續前行,並從贊諾·羅古德口中得知了關於死神聖物的傳說——接骨木魔杖重生石隱形斗篷。不久後,榮恩在熄燈器的指引下歸來,並用高錐客·葛來分多之劍摧毀了掛墜盒分靈體。 然而,他們三人隨後被搜捕隊抓獲,並被帶到馬份莊園。在那裡,貝拉·雷斯壯殘酷地折磨了妙麗。在家庭小精靈多比的英勇幫助下,他們與其他被囚禁的夥伴成功逃脫,但不幸的是,多比幻影移形的過程中被貝拉·雷斯壯的匕首擊中,最終在哈利的懷中逝去。影片的結尾,佛地魔找到了接骨木魔杖的下落,並從阿不思·鄧不利多的墳墓中奪取了這根傳說中的魔杖。

本部電影的劇情大致涵蓋了原著小說《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從第1章到第24章(魔杖製作人)的內容。

為了戲劇效果和敘事節奏,電影對原著進行了一些改編。以下是部分主要差異:

  • 開場場景: 影片以妙麗·格蘭傑對其麻瓜父母施展 一忘皆空 咒的完整場景作為開頭,這一情節在小說中僅被簡要提及。
  • 哈利與妙麗的舞蹈:榮恩·衛斯理暫時離隊後,帳篷中哈利·波特妙麗·格蘭傑伴隨著音樂跳舞的場景為電影原創,旨在表現他們在絕望中的相互慰藉與深厚友誼。
  • 七個波特之戰: 電影中,海格與哈利乘坐的摩托車墜毀在洞穴屋的蘆葦叢中,而非小說中的東施父母家的花園池塘。
  • 蟲尾的結局: 在小說中,彼得·佩迪魯 (蟲尾) 在馬份莊園地窖中因對哈利產生片刻的憐憫而被自己的銀手掐死。在電影中,他被多比的魔法擊暈,其最終命運未被交代。
  • 資訊的獲取: 在小說中,哈利透過與雷木思·路平等人的對話得知了許多關於魔法部淪陷後的資訊。電影則更多地使用預言家日報和收音機廣播等視覺和聽覺媒介來傳遞這些背景信息。
  • 分拆決定: 製作團隊認為《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的內容過於龐大和複雜,無法在一部電影的時長內完整呈現所有關鍵情節和角色發展,因此決定將其拆分為上、下兩部電影。這一決定旨在為這個長達十年的系列電影畫上一個圓滿而忠實的句號。
  • 音樂風格: 這是第一部不是由約翰·威廉斯 (John Williams) 或派屈克·杜爾 (Patrick Doyle) 參與配樂的《哈利·波特》主系列電影。作曲家亞歷山大·戴斯培為影片創作了更為陰鬱、成熟的音樂基調,以契合影片黑暗和公路電影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