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
基本信息
- 类型 (Type): 舞台剧、剧本书
- 故事构思 (Story by): J.K. 罗琳、约翰·蒂法尼 (John Tiffany)、杰克·索恩 (Jack Thorne)
- 剧本作者 (Playwright): 杰克·索恩 (Jack Thorne)
- 首次公演 (Premiere): 2016年7月30日,于伦敦西区宫殿剧院 (Palace Theatre)
作品简介与剧情梗概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被其创作者宣传为“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八个故事”。故事始于原著小说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的尾声,聚焦于成年的 哈利·波特 及其次子 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 的紧张关系。 进入 霍格沃茨 魔法学校后,阿不思 因无法摆脱父亲的盛名所带来的压力而备受困扰,并意外地被分入了 斯莱特林 学院。他唯一的挚友是 德拉科·马尔福 的儿子 斯科皮·马尔福。两人偶然得知 阿莫斯·迪戈里 渴望复活在 三强争霸赛 中被 伏地魔 杀害的儿子 塞德里克·迪戈里,出于同情与叛逆,他们从 赫敏·格兰杰 的办公室偷走了一个被没收的非法 时间转换器,试图回到过去修正历史。 然而,他们每一次的干预都引发了灾难性的“蝴蝶效应”,创造出数个截然不同的黑暗平行时空。在其中一个时空里,塞德里克 因被羞辱而成为一名 食死徒,杀死了 纳威·隆巴顿,导致 伏地魔 赢得了 第二次巫师战争。 随着情节发展,真正的反派——自称 德尔菲·迪戈里 的神秘女子浮出水面。她的真实身份是 伏地魔 与其最忠诚的追随者 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在 马尔福庄园 生下的女儿。德尔菲 的终极目标是利用 时间转换器 回到1981年的 戈德里克山谷,阻止她的父亲前去杀害婴儿 哈利·波特,从而改写整个巫师世界的历史。 最终,哈利、金妮·韦斯莱、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 和 德拉科·马尔福 一同穿越时空,及时阻止了 德尔菲 的阴谋。在关键时刻,哈利 不得不再次目睹父母被杀害的场景而不能出手干预,以保护时间线的完整。德尔菲 被击败并送往 阿兹卡班。经此一役,哈利 与 阿不思 之间的隔阂也终于消解。
创作与出版历史
- 构思与宣布: 该舞台剧项目于2013年12月首次宣布,J.K. 罗琳 担任创意总监和联合制作人。
- 公演: 2016年6月7日在伦敦西区宫殿剧院开始预演,并于同年7月30日正式首演。
在哈利·波特世界中的地位与争议
《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的“正典” (Canon) 地位是粉丝社群中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
- 官方立场: 官方宣传和 J.K. 罗琳 本人均表示,该剧是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八个官方故事。
- 粉丝争议: 许多原著读者认为,该剧本在情节、角色塑造和魔法设定上与原七本小说存在诸多冲突和矛盾。主要争议点包括:
- 角色塑造:部分读者认为成年后的哈利、罗恩和赫敏等核心角色的性格与原著的形象不符。
- 情节设定:伏地魔 拥有后代这一设定,与他在原著中对永生和独立个体力量的极致追求相悖。
- 魔法物品:剧中出现的可以进行长时间、大幅度时空穿越的 时间转换器,其功能远超原著中对该物品设定的限制(见《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 本维基立场: 遵循 “绝对忠于原著 (Canon First)” 的核心原则,本维基将原七本小说视为最高和唯一的正典依据。因此,《哈利·波特与被诅咒的孩子》中引入的新设定、事件和角色关系,将被视为“舞台剧延展宇宙”的一部分,其信息在引用时会被明确标注,并且其优先级低于七本小说所建立的世界观。
幕后信息
- 舞台成就: 该剧在戏剧界获得了巨大成功,赢得了包括九项劳伦斯·奥利弗奖和六项托尼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其创新的舞台特效和魔法场面表现备受赞誉。
- 市场反响: 剧本一经出版便成为全球畅销书。然而,相较于其在戏剧界的口碑,剧本在读者群体中的评价则更为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