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奎若佛客杯 (Quaffle)====== =====基本信息===== * 类型 (Type): [[魁地奇]]用球 * 所有者 (Owners): [[魁地奇]]比赛中的[[追球手]] * 制造者 (Maker): 多家魔法体育用品制造商 =====描述与外观===== **奎若佛客杯**(Quaffle),又常译作“**鬼飞球**”,是[[魁地奇]]比赛中使用的三只球之一。根据[[霍格沃茨]] [[格兰芬多]]队前队长[[奥利弗・伍德]]的描述,它是一颗鲜红色的球,直径约十二英寸(约三十厘米),大致相当于一个麻瓜的足球大小。 球的表面由皮革制成,并且是完全无缝的。为了便于[[追球手]]在高速飞行中用单手抓住和传递,球体上被施加了**抓握咒** (Gripping Charms),使其更易于掌控。 =====魔法特性与用途===== 奎若佛客杯是[[魁地奇]]比赛中唯一的得分球。比赛双方的[[追球手]]通过互相传递,试图将其投入对方场地末端的三个球门环中。每成功投进一球,该队即可获得 **十分**。 除了使之易于抓握的魔法外,现代的奎若佛客杯还被施加了一种特殊的魔法。这种魔法由女巫**黛西・潘尼德** (Daisy Pennifold) 发明,它能让奎若佛客杯在掉落时缓慢下坠,如同在水中穿行一般,这使得[[追球手]]有时间在半空中将其接住 ([[神奇的魁地奇球]])。 在比赛中,[[守门员]]的主要职责就是守护本方的球门环,阻止对方[[追球手]]用奎若佛客杯得分。 =====历史===== 奎若佛客杯的演变历史悠久。在其被称为“魁地奇”之前,这项运动的早期雏形使用的就是一只带皮带或指洞的皮球,以便骑在[[飞天扫帚]]上的球员能够单手抓住并投掷 ([[神奇的魁地奇球]])。 在 1711 年,为了解决球在冬季泥泞的场地上难以被看见的问题,所有的奎若佛客杯都被统一改为了猩红色。这项改变源于一场比赛后,巫师**巴拿巴・博特** (Barnaby Bott) 的建议 ([[神奇的魁地奇球]])。 抓握咒则是在 1875 年才被首次应用到奎若佛客杯上,极大地改变了[[追球手]]的战术和比赛的流畅度 ([[神奇的魁地奇球]])。 =====在故事中的作用===== 作为[[魁地奇]]比赛的核心元素,奎若佛客杯在书中所有关于这项运动的描写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是[[追球手]](如[[安吉利娜・约翰逊]]、[[艾丽娅・斯平内特]]、[[凯蒂・贝尔]]和后来的[[金妮・韦斯莱]])施展才华的焦点,也是[[守门员]](如[[奥利弗・伍德]]和[[罗恩・韦斯莱]])面临的主要挑战。 在[[哈利・波特]]的第一场[[魁地奇]]比赛中,[[赫敏・格兰杰]]正是趁着场上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奎若佛客杯的激烈争夺上时,悄悄给[[西弗勒斯・斯内普]]的袍子施了纵火咒。此外,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对[[1994年魁地奇世界杯]]决赛的详细描述,也充分展现了顶尖[[追球手]]围绕奎若佛客杯所展开的复杂战术与高超技巧。 =====幕后信息===== *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奎若佛客杯的设计进行了一些改动。球体上增加了几个凹陷的圆形握柄,以及[[霍格沃茨]]的校徽浮雕,使其视觉上更具特色和抓握感,这与原著中仅描述其拥有抓握咒的设定有所不同。(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