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贞路

女贞路是位于英国萨里郡小惠金区的一个典型的麻瓜郊区街道。这里的房屋和花园都维护得一丝不苟,整齐划一,反映了其居民,尤其是德思礼一家,对于“正常”和“体面”的病态追求。这条街上的生活枯燥、乏味且一成不变,与充满奇迹和危险的魔法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1981 年 11 月 1 日夜晚,在詹姆·波特莉莉·波特伏地魔杀害后,阿不思·邓布利多米勒娃·麦格鲁伯·海格将尚在襁褓中的哈利·波特送到了女贞路四号,交由他唯一的亲人——姨妈佩妮·德思礼抚养。邓布利多在此处施下了一个强大的血缘保护咒,该咒语基于莉莉·波特为保护哈利而死时所产生的牺牲魔法。只要哈利将有他母亲血缘的亲人(佩妮)所居住的地方称为“家”,并在成年(17岁)前每年至少返回一次,这个保护咒就能生效,使他在此处时绝对安全。 哈利在这里度过了他悲惨的童年,住在楼梯下的碗柜里,直到他十一岁生日时收到霍格沃茨的录取通知书。此后,尽管他在霍格沃茨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但为了维持魔法保护,他每年暑假都必须不情愿地回到女贞路。

女贞路在整个系列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双重角色:它既是哈利感觉备受压迫和孤立的“监狱”,也是他最安全、无法被伏地魔触及的“避风港”。

  • 象征意义:女贞路象征着与魔法世界隔绝的、乏味的麻瓜生活。它代表了哈利童年时期的不幸与压抑,是他渴望逃离的地方。
  • 情节起点:除了最后一本书,系列中的每一部小说都始于女贞路,为读者重新介绍哈利在两个世界之间的处境。
  • 关键事件发生地
    •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哈利·波特收到无数封霍格沃茨来信,最终鲁伯·海格亲自登门,告知其巫师身份。
    • 《哈利·波特与密室》: 家养小精灵多比出现并试图阻止哈利返校,随后韦斯莱兄弟用飞天汽车将他救出。
    •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哈利在被玛姬姑妈激怒后,无意中对她施法使其充气膨胀,并因此离家出走。
    •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哈利和他的表哥达力·德思礼在一条小巷里遭到两只摄魂怪的袭击,哈利为自保而施展了守护神咒,从而面临被魔法部审判的危机。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阿不思·邓布利多亲自前来,向德思礼一家解释了魂器的危险,并接走了哈利。
    •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哈利在十七岁生日前夕永远地离开了女贞路。凤凰社在此执行了“七个波特”计划以保护他安全转移,血缘保护咒也随之失效。
  • 女贞路四号: 德思礼一家的住宅,也是哈利在麻瓜世界的“家”。内部包括楼梯下的碗柜、客厅、厨房以及楼上的几个卧室。
  • 木兰花新月街 (Magnolia Crescent): 紧邻女贞路的一条街道,是哈利在《阿兹卡班的囚徒》中看到小天狼星阿尼马格斯形态(大黑狗)的地方。
  • 游乐场 (Playground): 位于女贞路附近,是哈利和达力在《凤凰社》中遭遇摄魂怪袭击的地点。
  • 紫藤路 (Wisteria Walk): 居住着阿拉贝拉·费格的街道,她是哑炮,也是凤凰社成员,受邓布利多所托暗中照看哈利。
  • 名字词源: 作者 J.K. 罗琳选择 “Privet”(女贞)作为街道名,因为它是一种在英国郊区很常见的树篱植物,象征着郊区生活对隐私、秩序和与众不同的排斥感,完美地契合了德思礼一家的价值观。(Pottermore)
  • 电影场景: 在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女贞路的外景拍摄于伯克郡布拉克内尔的一处真实住宅区。由于拍摄对当地居民造成不便,从第二部电影开始,制片方在利维斯登工作室按 1:1 的比例复制搭建了整条女贞路作为永久布景。(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