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蟒

来自巴西的巨蟒

来自巴西的巨蟒 (Boa Constrictor) 是哈利·波特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于伦敦动物园爬行动物馆遇到的一条大蛇。这次相遇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是哈利童年时期一次显著的无意施法事件,也是他首次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使用蛇佬腔与蛇类交流。这条巨蟒在故事中的短暂出场,为后续揭示哈利与伏地魔萨拉查·斯莱特林之间的神秘联系埋下了最早的伏笔。

达力·德思礼的十一岁生日那天,德思礼一家带着哈利·波特和达力的朋友皮尔·波尔基斯一同前往伦敦动物园。在爬行动物馆,哈利被一条巨大的巴西巨蟒所吸引。起初,这条蛇正处于睡眠状态,对达力和皮尔的敲打玻璃行为毫无反应。 当德思礼一家走开后,哈利独自留在展柜前,并开始同情这条永远无法回到故乡巴西的蛇。令他惊讶的是,当他对蛇说话时,蛇竟然向他眨了眨眼,并抬起头回应。哈利在自己也未曾察觉的情况下,用蛇佬腔与巨蟒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他从巨蟒那里得知,它出生于动物园,从未去过巴西,对每天被游客骚扰的生活感到厌倦。 当达力发现蛇活动起来后,粗暴地将哈利推到一旁。哈利心中涌起一股突如其来的怒火,导致展柜的玻璃瞬间消失了。这一魔法事件让达力和皮尔惊恐地掉进了展柜里。巨蟒则顺势从中爬了出来,在经过哈利时,用嘶嘶的声音向他道谢(“巴西,我来啦……谢谢你,朋友。”),随后从容地离开了爬行动物馆,在麻瓜游客中引发了一阵恐慌。此次事件导致哈利遭受了弗农·德思礼姨夫最长时间的惩罚,被关在了碗柜里。

书中的描述称这条巨蟒“大得能把弗农姨父的汽车绕上两圈,把它挤成一个垃圾桶”,其身体呈现出“油光锃亮的褐色盘卷”。它的行为表现出明显的智慧和情感。最初,它因单调的生活而显得无精打采;在与哈利交流时,它变得警觉并充满好奇;被释放后,它没有表现出任何攻击性,反而对哈利表达了清晰的感激之情。

  • 无意施法 (Accidental Magic): 玻璃的消失是哈利·波特在强烈情绪(愤怒)驱动下,无意识施展魔法的典型例子。这是他在书中展现的最具戏剧性的早期魔法之一。
  • 蛇佬腔 (Parseltongue): 与巨蟒的对话是哈利首次使用蛇佬腔的记录。当时,哈利和周围的麻瓜都没有意识到异常,他以为自己只是在用正常语言和一条特别聪明的蛇说话。这项罕见的能力后来成为揭示他与伏地魔之间联系的关键线索。
  • 哈利·波特: 巨蟒将哈利视为理解者和解放者。它与哈利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并在重获自由后向他表示了感谢。
  • 达力·德思礼皮尔·波尔基斯: 他们将巨蟒视为一个取乐的对象,通过敲打玻璃来骚扰它。最终,达力因玻璃的消失而掉入蛇的围栏,受到了惊吓。

“Boa Constrictor”是该物种的科学名称,源自拉丁语。

  • Boa: 在拉丁语中指一种大型水蛇。
  • Constrictor: 源于拉丁动词 constringere,意为“紧紧缠绕”或“压缩”,准确地描述了这类蛇通过缠绕身体来捕食的习性。
  • 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改编中,这条蛇被改为一条缅甸蟒 (Burmese Python)。(电影设定)
  • 电影中,巨蟒的声音被处理成一种可被观众听懂的、嘶哑的男性声音,这使得哈利具备蛇佬腔能力这一点对观众来说更加明确。(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