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卢・巴瑞朋

玛丽・卢・巴瑞朋

玛丽・卢・巴瑞朋 (Mary Lou Barebone) 是一位极端的麻瓜(或在美国被称为 “无魔者”),她是 “第二塞勒姆” (New Salem Philanthropic Society) 的领导者。该组织致力于揭露并根除在北美存在的巫师女巫。作为电影《神奇动物在哪里》中的主要反派之一,她代表了魔法世界与非魔法世界之间根深蒂固的仇恨与不信任。她是一位狂热、残忍且具有虐待倾向的女性,其行为直接导致了其养子克雷登斯・巴瑞朋体内默默然的失控,从而引发了纽约市的巨大混乱。 请注意:该角色及其相关情节源自 J.K. 罗琳编剧的《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并未在《哈利・波特》七本原著小说中出现。

玛丽・卢・巴瑞朋的早年生活不详。在 1926 年,即《神奇动物在哪里》故事发生的时间点,她已经是第二塞勒姆组织的严酷领导者。她收养了至少三名孩子——克雷登斯・巴瑞朋、查斯蒂・巴瑞朋 (Chastity Barebone) 和莫迪絲蒂・巴瑞朋 (Modesty Barebone),并利用他们在街头发放传单、进行集会演讲,宣传魔法的危险性。 她坚信魔法是邪恶的,并以极其严苛甚至虐待的方式管教养子女,尤其针对看似懦弱顺从的克雷登斯。她会因为极小的过错而用皮带抽打他。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她与伪装成美国魔法国会(MACUSA)安全部长的盖勒特・格林德沃——即珀西瓦尔・格雷维斯——进行秘密接触。格林德沃认为玛丽・卢收养的孩子中有一个是强大的默默然宿主,便利用她来寻找这个孩子。玛丽・卢则向他提供信息,以换取政治上的支持。 故事的高潮部分,当玛丽・卢发现最小的养女莫迪絲蒂藏有一根玩具魔杖时,她认定莫迪絲蒂是女巫并准备施以酷刑。克雷登斯试图保护妹妹,玛丽・卢转而辱骂并准备殴打克雷登斯,称他母亲是一个“恶毒、不自然的女人”。这最终压垮了克雷登斯的精神防线,导致他体内的默默然彻底爆发。强大的黑暗魔法力量瞬间失控,直接将玛丽・卢・巴瑞朋杀死。她的死亡也成为了克雷登斯在纽约市大肆破坏的导火索。

  • 外貌:玛丽・卢・巴瑞朋的外貌严肃而刻板(电影设定)。她通常穿着朴素、深色的保守服装,头发紧紧地盘在脑后。她的面容常常表现出严厉、冷酷和狂热的神情,反映了她内心的偏执。
  • 性格:她的性格核心是狂热残忍。她对魔法抱有非理性的仇恨,并将其视为一切罪恶的根源。她是一个虐待成性的母亲,通过身体和情感上的双重虐待来控制她的养子女,将他们视为实现自己目标的工具而非家人。同时,她也是一个伪善者,虽然公开谴责魔法,却为了利益与强大的巫师格林德沃)进行交易。

玛丽・卢・巴瑞朋是一名彻底的无魔者 (No-Maj),不具备任何魔法能力。她的所有影响力都来自于她煽动性的言论、组织能力以及对追随者和养子女的极端控制。

  • 第二塞勒姆传单:印有“Witches Live Among Us!”(女巫就在我们身边!)等标语的传单,是她传播反魔法思想的主要工具。
  • 皮带:她用以对养子女(尤其是克雷登斯)施加体罚的工具,是她残暴本性的象征。
  • Mary Lou (玛丽・卢):一个较为传统的美国名字组合。“Mary”可能暗指圣母玛利亚,这与她所展现出的那种自以为是的、清教徒式的道德优越感形成讽刺的对比。
  • Barebone (巴瑞朋):这个姓氏具有强烈的历史暗示。它直接关联到 17 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清教徒“赞神・巴蓬” (Praise-God Barebone),以及由他命名的“巴蓬议会”。这个姓氏完美地契合了玛丽・卢那种狂热、守旧、类似历史上“猎巫”运动的清教徒式思想。
  • 该角色由 J.K. 罗琳为《神奇动物在哪里》系列电影原创,其灵感显然来自于 17 世纪北美洲真实发生过的“塞勒姆审巫案” (Salem Witch Trials)。
  • 她的组织名称“第二塞勒姆”也明确指涉了这一历史事件,暗示了麻瓜社会中反魔法情绪的延续。
  • 在电影中,玛丽・卢・巴瑞朋由英国女演员萨曼莎・莫顿 (Samantha Morton) 饰演。(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