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姬・杜斯利

玛姬・杜斯利

玛姬・杜斯利 (Marjorie Dursley),通常被称为玛姬姑妈 (Aunt Marge),是弗农・杜斯利的姐姐,一位居住在乡间的麻瓜,以饲养和繁殖斗牛犬为业。她性格残忍、傲慢且充满偏见,尤其厌恶和鄙视她的侄外孙哈利・波特。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玛姬的角色起到了关键的催化作用。她对哈利死去的父母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引发了哈利无法控制的愤怒,导致他第一次在校外施展了重大的意外魔法,将玛姬姑妈像气球一样充气。这一事件迫使哈利逃离德思礼家,为后续的故事情节拉开了序幕。

玛姬・杜斯利生活在乡下,远离水蜡树街4号。她的主要生活重心是她的斗牛犬们,她对它们倾注了全部的关爱,尤其是她最喜欢的一条名叫“雷波”(Ripper)的狗。 她与弟弟弗农・杜斯利和弟媳佩妮・杜斯利关系密切,并极其溺爱她的侄子达力・杜斯利,经常送他贵重的礼物。她对哈利・波特则抱持着极端的厌恶,她相信了德思礼夫妇编造的谎言,认为哈利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坏孩子,就读于“圣布鲁图安全中心”。 在《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的开篇,玛姬姑妈来到德思礼家拜访。在一周的拜访期间,她持续不断地对哈利进行言语霸凌。在最后一天晚宴上,她在喝醉后开始大肆侮辱哈利的父母,称哈利的父亲詹姆・波特是个无业游民,而母亲莉莉・波特则出身不正。这番恶毒的言论触及了哈利的底线,导致他情绪失控,无意识地对玛姬施了魔法,使她的身体迅速膨胀成一个巨大的人形气球。 她最终飘到了天花板上,随后被一阵风吹出了房子。事后,魔法部派出了意外魔法逆转小组的成员,他们找到了玛姬,为她“放气”并修改了她的记忆,清除了她对整个事件的印象。根据康奈利・福吉的说法,这次记忆修改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此后,她在原著中未再登场。

“她跟弗农舅舅长得很像:身躯高大,结实,脸色铁青,甚至还长了点儿小胡子(虽然没有弗农舅舅的那么浓密)。”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

  • 外貌:玛姬的外貌与她弟弟弗农・杜斯利极为相似,身材魁梧,面色发紫。她长有少量胡须,这一点也与她弟弟的特征相呼应。
  • 性格
  • 残忍刻薄:她以欺凌和羞辱哈利・波特为乐,言语尖酸恶毒。
  • 充满偏见:她坚信“血统论”和严苛的体罚教育,认为狗的血统比人的血统更重要,并抱怨德思礼夫妇对哈利不够严厉。
  • 自大无知:她对自己身为麻瓜的平庸生活感到无比自豪,对魔法世界一无所知,并完全接受了德思礼家关于哈利身世的谎言。
  • 溺爱:她对侄子达力・杜斯利表现出极度的溺爱,但这种爱是建立在肤浅和物质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助长了达力的恶劣品性。

玛姬・杜斯利是一名麻瓜,没有任何魔法能力。她对魔法的存在一无所知。

  • 雷波 (Ripper):玛姬最心爱的斗牛犬。雷波的性格与其主人如出一辙,对哈利充满敌意。玛姬允许雷波将哈利追到树上,并对此感到十分得意。
  • 白兰地 (Brandy):在导致她被充气的那场晚宴上,她喝了大量白兰地。酒精似乎加剧了她的恶劣言辞。
  • 弗农・杜斯利:她的弟弟。两人在性格、外貌和世界观上都极为相似,关系非常亲近。
  • 佩妮・杜斯利:她的弟媳。她们因对“正常”生活的共同追求和对哈利的共同厌恶而关系融洽。
  • 达力・杜斯利:她的侄子。她视达力为完美的男孩,对他百般溺爱和纵容。
  • 哈利・波特:她鄙视和欺凌的对象。她是哈利在德思礼家所受精神虐待的集中体现,她的言行是导致哈利离家出走并开启第三学年冒险的直接导火索。
  • Marjorie:是 Margaret 的中古英语形式,源于希腊语,意为“珍珠”。考虑到她令人厌恶的性格,这个名字充满了讽刺意味。
  • Dursley:是英格兰格洛斯特郡一个真实存在的小镇的名字,距离 J.K. 罗琳的出生地不远。这个名字听起来相当沉闷乏味,与德思礼一家人平庸、刻板的形象非常契合。
  • 电影改编:在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玛姬・杜斯利由演员帕姆・费里斯 (Pam Ferris) 饰演。电影中她被充气后直接飘向高空的场景,成为了影片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奇观。这与原著有所不同,书中描述她是被魔法部的工作人员找到并“戳破放气”的。(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