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牆中學

  • 類型 (Type): 麻瓜中學 (綜合學校)
  • 地點 (Location): 薩里郡 小惠因區
  • 所有者 / 居民 (Owner/Residents): 當地社區的公立學校,達力・德思禮原定就讀。
  • 重要特征 (Key Features): 擁有獨特的制服,包括栗色燕尾服、橘色燈籠褲和平頂草帽。

石牆中學 (Stonewall High) 是一所位於薩里郡 小惠因區的麻瓜綜合學校,也是哈利・波特的表哥達力・德思禮在去往司梅汀中學之前,原定要就讀的學校。在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書到來之前,哈利・波特也被告知他將和達力一同進入該校。 值得注意的是,該機構在中文讀者圈中有時被誤記為“石牆街銀行”,但在 J.K. 羅琳的原著中,並不存在名為“石牆街銀行”的地點。 石牆中學最著名的特點是其略顯滑稽的制服。制服包括一件栗色的燕尾服、橘色的燈籠褲,以及一頂被稱為“船工帽”的硬質平頂草帽。此外,新生還會得到一根“司梅汀棒”(Smelting stick),這根可笑的木杖是學校傳統的一部分。當德思禮一家為達力・德思禮買來這套制服時,達力顯得十分得意,而哈利則暗自慶幸自己不必穿上它。

石牆中學在故事初期扮演了重要的對比角色。它代表了哈利・波特在收到霍格沃茨錄取通知書之前,所面臨的那個乏味、平庸且充滿排擠的麻瓜世界。這所學校及其可笑的制服,象徵著如果哈利沒有進入魔法世界,他將要面對的平凡未來。 與此同時,德思禮一家對待哈利和達力就學問題的雙重標準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們驕傲地為達力準備好石牆中學的一切,卻為哈利編造了一個名為“聖布魯特斯少年犯安全中心”的虛構學校,以此向鄰居解釋哈利的去向。這進一步凸顯了哈利在水蠟樹街四號所遭受的情感忽視與虐待。最終,霍格沃茨的來信將哈利從這個未來中解救出來。

書中並未描寫石牆中學的任何內部區域或具體場景,因為哈利・波特達力・德思禮最終都未曾入學。

  • 石牆中學的名稱 “Stonewall” 可能與著名的 1969 年紐約“石牆暴動”(Stonewall Riots) 有關,但作者從未證實這一點。更可能的解釋是,這個名字僅僅是為了營造一種古板、傳統的英國公立學校的感覺。
  • “司梅汀棒” (Smelting stick) 很可能是作者 J.K. 羅琳的幽默創作,用以諷刺英國一些老式學校中存在的、看似毫無意義的傳統物品或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