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波特

詹姆・波特 (James Potter) 是一位纯血统巫师,哈利・波特的父亲,莉莉・波特的丈夫。他在霍格沃茨就读期间是格兰芬多学院的学生,与西里斯・布莱克莱姆斯・卢平小矮星彼得组成了著名的“掠夺者”四人组。詹姆是一位天赋异禀的巫师,也是一位非法的阿尼马格斯,外号为“尖头叉子”。作为凤凰社的早期成员,他在第一次巫师战争中三次成功抵抗伏地魔。最终,为了保护妻儿,他于 1981 年 10 月 31 日在戈德里克山谷的家中被伏地魔杀害,年仅 21 岁。尽管他在少年时期表现出傲慢和霸凌的一面,但成年后他成长为一位勇敢、无私、为正义事业献身的巫师。

早年生活 詹姆・波特于 1960 年 3 月 27 日出生,是富有的年迈纯血统巫师夫妇弗利蒙・波特和尤菲米娅・波特的独生子(Pottermore)。作为波特家族的后裔,他继承了家族财产以及一件极为珍贵的传家宝——三大死亡圣器之一的隐形衣霍格沃茨时期 (1971-1978) 詹姆于 1971 年进入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被分院帽分入格兰芬多学院。在前往学校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上,他遇到了他一生的挚友西里斯・布莱克,以及未来的妻子莉莉・伊万斯和一生的宿敌西弗勒斯・斯内普。他很快与西里斯・布莱克莱姆斯・卢平小矮星彼得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组成了“掠夺者”。 当他们发现卢平是狼人后,詹姆、西里斯和小矮星花费了数年时间,秘密掌握了成为阿尼马格斯的复杂魔法,以便在卢平变身时能以动物形态陪伴他。詹姆的阿尼马格斯形态是一头雄鹿,因此得到了“尖头叉子”的绰号。他们四人还共同创作了活点地图,一张能够显示霍格沃茨城堡所有区域及人员实时位置的魔法地图。 詹姆是一位非常聪明的学生,并展现出卓越的魔法天赋。他也是一名出色的魁地奇运动员,担任格兰芬多队的追球手。然而,他在校期间也以傲慢、爱炫耀和喜欢恶作剧著称,尤其经常与朋友一起欺负斯莱特林学院的学生,特别是西弗勒斯・斯内普。 他从一开始就爱慕莉莉・伊万斯,但莉莉最初非常反感他的傲慢和欺凌行为。直到七年级,詹姆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并停止了对其他学生的霸凌行为,莉莉才开始与他约会。詹姆在七年级时被任命为男生学生会主席第一次巫师战争与牺牲霍格沃茨毕业后,詹姆与莉莉结婚,并与他的朋友们一起加入了对抗伏地魔凤凰社。他们家境富裕,并为凤凰社提供了经济支持。在战争期间,他们夫妇二人曾三次从伏地魔手中死里逃生。 当一个预言揭示他们的儿子哈利・波特将成为伏地魔的宿命之敌后,阿不思・邓布利多建议他们躲藏起来。波特一家在戈德里克山谷的住所受到了赤胆忠心咒的保护。他们最初选择西里斯・布莱克作为保密人,但西里斯在最后一刻说服他们更换为小矮星彼得,认为这是一个更出其不意的选择。然而,彼得早已背叛他们,成为了伏地魔的间谍。 1981 年 10 月 31 日,彼得将波特一家的藏身之处出卖给了伏地魔。当伏地魔当晚抵达时,詹姆在没有魔杖的情况下勇敢地试图阻拦他,为莉莉和哈利争取逃跑时间,但被阿瓦达索命咒当场杀死。

外貌 詹姆・波特身材高挑、偏瘦,有一双淡褐色的眼睛。他最显著的特征是和他儿子哈利・波特一样,有一头凌乱的黑发,脑后总是不服帖地翘着。他在校期间被许多人认为是英俊的。与哈利不同,詹姆不需要戴眼镜来看清东西,他戴眼镜似乎更多是为了时尚或轻微的视力矫正。 性格 詹姆的性格复杂且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有显著变化。

  • 少年时期:在霍格沃茨,詹姆表现得非常自信,甚至有些傲慢和自大。他聪明、有才华,但也喜欢炫耀,时常违反校规。他对朋友极为忠诚,尤其是为了帮助莱姆斯・卢平而成为阿尼马格斯,体现了他深刻的友谊。然而,他对西弗勒斯・斯内普的欺凌行为也反映了他性格中残酷和不成熟的一面。
  • 成年时期:成年后的詹姆变得更加成熟和富有责任感。他成为了一位忠诚的丈夫、慈爱的父亲以及勇敢的凤凰社成员。他为了保护家人和反抗黑魔法,最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展现了极大的勇气和无私。

詹姆・波特被公认为是一位能力超凡的巫师。

  • James:一个非常传统的英文名字,源自希伯来语名字“雅各 (Jacob)”,意为“取代者”或“紧随其后者”。这个名字在英国皇室中也很常见。
  • Potter:一个常见的英文职业姓氏,意为“制陶工人”。J.K. 罗琳曾表示她一直很喜欢这个姓氏。
  • 父母身份:詹姆父母的名字——弗利蒙 (Fleamont) 和尤菲米娅 (Euphemia)——并非来自原著七本书,而是由 J.K. 罗琳后来在 Pottermore 网站上公布的。(Pottermore)
  • 电影改编:在系列电影中,成年詹姆由演员艾德里安・罗林斯 (Adrian Rawlins) 饰演,少年詹姆由罗比・贾维斯 (Robbie Jarvis) 饰演。(电影设定)
  • 作者观点:J.K. 罗琳在访谈中承认詹姆年轻时有严重的性格缺陷,包括他的傲慢和对斯内普的欺凌,但她也强调詹姆的内心本质是善良的,并且在成年后有了巨大的成长。(作者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