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妮・韋斯萊

吉尼芙拉・莫丽・韦斯莱(Ginevra Molly Weasley),通常被称为 金妮,是一位纯血女巫,亚瑟・韦斯莱莫丽・韦斯莱最小的孩子,也是韦斯莱家族许多代以来的第一个女儿。她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被分入格兰芬多学院。在故事中,金妮从最初对哈利・波特的羞涩崇拜者,成长为一名强大、自信且广受欢迎的女巫。她是邓布利多军的核心成员,并在第二次巫师战争中勇敢战斗。最终,她成为哈利・波特的妻子,是整个系列故事中的关键女性角色之一。

金妮于 1981 年 8 月 11 日出生,是韦斯莱家族的第七个孩子。她在陋居长大,被六个哥哥包围。作为家族多年来唯一的女孩,她备受期待。从小她就对魔法世界充满向往,并渴望进入霍格沃茨。在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中,当哥哥们前往国王十字车站时,她曾央求母亲让她也一起去。正是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了哈利・波特,并立即对他产生了迷恋。

  1. 第一年 (《哈利・波特与密室》): 金妮于 1992 年入学,被分入格兰芬多。开学前,卢修斯・马尔福对角巷丽痕书店里,偷偷将汤姆・里德尔的日记塞进了她的旧课本中。这本日记是一个魂器,它利用金妮的孤独与不安,逐渐控制了她。在日记的影响下,金妮打开了密室,放出了蛇怪,导致数名学生被石化。最终,她被汤姆・里德尔的记忆引诱进密室,哈利・波特冒着生命危险击败蛇怪并摧毁日记,将她救出。这次经历对她造成了深远的心理影响,但也让她变得更加坚韧。
  2. 第二至四年 (《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至《哈利・波特与火焰杯》):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金妮逐渐摆脱了密室事件的阴影,变得更加开朗。她对哈利的迷恋依旧,但在赫敏・格兰杰的建议下,她开始与其他男孩交往以建立自信。在四年级时,她陪同纳威・隆巴顿参加了三强争霸赛中的圣诞舞会
  3. 第五年 (《哈利・波特与凤凰社》): 这是金妮性格转变的关键一年。她变得自信、风趣且果断。她加入了邓布利多军 (D.A.),并为其命名。她在D.A.的训练中展现出惊人的魔法天赋,尤其擅长攻击性咒语。她与拉文克劳的学生迈克尔・科纳交往。学年末,她不顾劝阻,坚持与哈利、罗恩、赫敏、纳威和卢娜・洛夫古德一同前往魔法部神秘事务司,并在战斗中表现出色,勇敢地对抗食死徒
  4. 第六年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金妮的个人魅力与魔法实力在这一年得到充分展现。她成为格兰芬多魁地奇队的追球手,并在哈利被罚禁赛时担任找球手,带领队伍赢得学院杯。她因其强大的蝙蝠精魔咒而闻名,连霍拉斯・斯拉格霍恩教授都对此印象深刻。她先后与迈克尔・科纳迪安・托马斯分手后,与哈利・波特正式开始交往。在年末的天文塔之战中,她在福灵剂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并与食死徒奋战。
  5. 第七年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伏地魔控制霍格沃茨期间,金妮与纳威・隆巴顿卢娜・洛夫古德一起,重新组织了邓布利多军,在校内领导抵抗运动。他们试图从西弗勒斯・斯内普的办公室偷走格兰芬多宝剑。在复活节假期后,她没有返校,而是与家人一同躲藏起来。在霍格沃茨之战中,尽管母亲反对,她仍坚持参战,展现了非凡的勇气。

霍格沃茨之战结束后,金妮成为一名职业魁地奇球员,效力于著名的霍利海德哈比队。退役后,她转型成为《预言家日报》的资深魁地奇记者。她与哈利・波特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詹姆・小天狼星・波特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莉莉・卢娜・波特。(部分信息来源:Pottermore 及作者访谈)

  • 外貌: 金妮拥有韦斯莱家族标志性的火焰般红发,通常是长发。她有一双明亮的棕色眼睛和一脸雀斑。随着年龄增长,她被描述为非常美丽,吸引了众多男生的注意。
  • 性格: 金妮的性格经历了显著的成长。早期,她在哈利面前非常害羞,常常说不出话。但她骨子里一直很勇敢和坚强。成熟后的金妮变得自信、独立、风趣且意志坚定。她从不畏惧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像母亲一样脾气火爆。她对朋友和家人极为忠诚,是一位可靠的战友。
  • Ginevra: 是“Guinevere”(格尼薇儿)的意大利形式。在亚瑟王传说中,格尼薇儿是亚瑟王的王后。这个名字与她父亲的名字“亚瑟”(Arthur)形成了有趣的呼应。
  • Molly: 来源于她的母亲莫丽・韦斯莱(Molly Weasley)。
  • Weasley: 作者J.K.罗琳表示,她个人很喜欢鼬科动物(weasel),而这个姓氏在英国文化中常与红发联系在一起。
  • 作者设定: J.K.罗琳从一开始就计划让金妮和哈利最终走到一起。她认为金妮是哈利的“理想伴侣”,因为她坚强、独立,并且与哈利一样有过直面黑暗的经历,这使得她能够深刻地理解哈利。(来源:作者访谈)
  • 电影改编: 在电影系列中,金妮的角色被普遍认为刻画得较为单薄,许多展现她力量、智慧和风趣个性的关键情节被删减或弱化,导致她与哈利的感情线发展显得较为突然,这引起了许多原著读者的不满。(来源:电影评论与粉丝社群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