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人

魔法世界中,“非人” (Non-human) 是一个广义术语,用以指代除人类(即巫师女巫麻瓜)以外拥有智慧、情感和独立文明的物种。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智慧”和“感知能力”,将其与被归类为“神奇动物”或“兽类”的非智慧生物区分开来。 然而,“非人”的法律地位和分类在魔法部的体系中相当复杂,并常常引发争议。其官方分类主要由神奇动物管理控制司负责,将所有已知的生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别。

根据纽特・斯卡曼德所著的《神奇动物在哪里》一书的序言,魔法部对所有生物的官方分类如下:

  • 人 (Being): 指“任何有足够智慧理解魔法社会法律,并能在制定这些法律中承担部分责任的生物”。
    • 被授予此地位的种族妖精家养小精灵接受了“人”的身份。理论上,成为“人”意味着在威森加摩拥有席位,并享有相应的权利与责任。
    • 地位争议:这一定义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马人人鱼被邀请加入“人”的行列,但他们为了避免受制于巫师的法律而主动拒绝,并要求被归为“兽”。
  • 兽 (Beast): 指无法理解魔法法律或不具备足够智慧承担社会责任的生物。
    • 自愿归类的智慧种族:如上所述,马人人鱼虽然完全符合“人”的智慧标准,但他们选择被归类为“兽”,以保持与巫师社会的距离和独立性。因此,“兽”这个分类下也包含了拥有高度智慧的种族。
    • 其他种族:大多数神奇动物,如鹰头马身有翼兽等,因其天性或智慧水平被归于此类。巨人通常也被归为“兽”,尽管他们拥有一定程度的智慧和组织能力。
  • 灵魂 (Spirit): 这是一个独特的分类,专门用于指代幽灵吵闹鬼这类非物质形态的存在。

以下是《哈利・波特》系列中出现的主要非人智慧种族:

  • 妖精 (Goblins): 拥有高度智慧,是古灵阁巫师银行的管理者和技术精湛的金属匠。他们与巫师之间因对“所有权”的不同理解而有着漫长而血腥的冲突历史。
  • 家养小精灵 (House-Elves): 拥有强大魔法能力的生物,世代被巫师家族奴役,只有在主人递给他们衣物时才能获得自由。多比克利切是该种族的代表人物。
  • 马人 (Centaurs): 骄傲且精通占卜、天文学和疗伤的种族,主要栖息在禁林中。他们极度不信任巫师,并坚持与人类社会保持距离。
  • 人鱼 (Merpeople): 生活在水下的智慧种族,拥有自己的语言(人鱼语)和文化。他们在三强争霸赛的第二个项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巨人 (Giants): 体型巨大、力量强大的种族,社会结构较为原始。在第二次巫师战争中,他们中的大部分追随了伏地魔鲁伯・海格是半巨人。
  • 媚娃 (Veela): 具有惊人美貌的女性形态生物,愤怒时会变成鸟头鸟翼的可怕模样。她们的头发可以作为魔杖的杖芯。芙蓉・德拉库尔拥有媚娃血统。
  • 吸血鬼 (Vampires): 在故事中被提及,例如在斯拉格霍恩的派对上出现过,但关于他们的信息非常有限。
  • 母夜叉 (Hags): 常出现在巫师的童话和传说中,被描绘为食人的邪恶生物,但在正篇故事中鲜有直接登场。

巫师社会与非人种族之间的关系是《哈利・波特》系列中的一个重要社会议题,深刻地反映了偏见、歧视与权利斗争。

  • 系统性歧视: 巫师社会普遍将自身置于优越地位,许多法律都体现了对非人种族的限制,最著名的例子是禁止除巫师外的任何生物拥有或使用魔杖
  • 家养小精灵的奴役: 家养小精灵的处境是巫师社会道德问题的集中体现。赫敏・格兰杰为此创立了家养小精灵解放阵线 (S.P.E.W.),致力于争取他们的权益。
  • 与妖精的长期不和: 巫师与妖精之间因财宝和武器的所有权问题(特别是戈德里克・格兰芬多的宝剑)而冲突不断,历史上曾爆发过多次妖精叛乱。
  • 孤立与互不信任: 马人人鱼等种族选择自我隔离,以避免被卷入巫师的政治和战争,这反映了他们对巫师统治的不信任。
  • J.K. 罗琳在访谈中多次提到,巫师社会对待非人种族的方式是现实世界中种族主义、偏见和奴役制度的隐喻。她通过赫敏・格兰杰的视角,探讨了社会活动家在面对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公时所面临的挑战与无奈。(J.K. 罗琳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