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页面过去修订反向链接回到顶部 本页面只读。您可以查看源文件,但不能更改它。如果您觉得这是系统错误,请联系管理员。 ======食尸鬼大队====== =====简介===== 食尸鬼大队 (Snatchers) 是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当[[伏地魔]]势力掌控[[魔法部]]后出现的一群赏金猎人。他们并不完全是[[食死徒]],而是由一群机会主义的巫师、罪犯和黑暗生物组成,其主要动机是为金钱([[加隆]])而捕捉[[麻瓜]]出身者、//“血统叛徒”//以及其他被新政权视为不受欢迎的人。他们在追踪和抓捕[[哈利・波特]]、[[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历史与活动===== 食尸鬼大队在 1997 年[[魔法部]]垮台后开始活跃。他们是[[伏地魔]]政权非官方的执法力量,协助执行迫害[[麻瓜]]出身巫师的法令。 * **追踪工具:** 他们最强大的工具是设置在“[[伏地魔]]”这个名字上的**[[禁忌]] (Taboo)** 咒。任何人只要说出这个名字,就会打破周围的保护性[[魔法]],并立即暴露自己的位置。这使得食尸鬼大队能够通过[[幻影移形]]迅速抵达并抓捕目标。 * **抓捕哈利・波特:** 1998 年春天,[[哈利・波特]]在躲藏期间无意中说出了“[[伏地魔]]”的名字,触发了[[禁忌]]。由[[狼人]] [[芬里尔・格雷伯克]]领导的一队食尸鬼迅速出现,将哈利、[[罗恩・韦斯莱]]和[[赫敏・格兰杰]]抓获。他们同时还抓住了逃亡中的同学[[迪安・托马斯]]和[[妖精]] [[拉环]]。 * **[[马尔福庄园]]事件:** 抓到哈利后,食尸鬼大队将他们一行人带到了[[马尔福庄园]],希望获得巨额赏金。这一事件直接导致了[[多比]]的牺牲以及[[奥利凡德]]和[[卢娜・洛夫古德]]等人的获救。 * **[[霍格沃茨之战]]:** 食尸鬼大队作为[[伏地魔]]军队的一部分参与了最后的[[霍格沃茨之战]],主要负责在战场外围抓捕逃亡者。 =====典型特征===== 食尸鬼大队的成员通常外表粗俗、衣衫褴褛,缺乏[[食死徒]]那种纯血优越感的意识形态。他们的主要特点是: * **贪婪:** 他们行动的核心驱动力是金钱奖励,而不是对[[黑魔法]]的忠诚。 * **残忍与投机:** 他们乐于使用暴力,并且非常机会主义,经常为了赏金而互相争吵。 * **组织松散:** 他们似乎没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而是以小队形式活动,由最强大或最狡猾的成员领导,例如[[芬里尔・格雷伯克]]。 =====魔法能力与技巧===== 总体而言,食尸鬼大队的成员魔法水平并不高,通常依赖于人多势众和目标的措手不及。 * **战斗魔法:** 他们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攻击性[[咒语]]和[[昏迷咒]],但鲜有展现高深的[[黑魔法]]技巧。 * **追踪能力:** 除了依赖[[禁忌]],他们也具备一定的追踪能力,能够在乡野间搜寻逃亡者。 * **弱点:** 他们通常缺乏智慧和策略,容易被更聪明的巫师智取,如[[赫敏・格兰杰]]就曾用蜇人咒暂时毁掉哈利的面容以隐藏其身份。 =====已知成员===== * **[[芬里尔・格雷伯克]] (Fenrir Greyback):** 一位臭名昭著的[[狼人]],也是最危险的食尸鬼头目之一。他领导了抓捕哈利的小队,并以其残暴而闻名。 * 其他成员在原著中大多没有具体姓名。 =====名字词源===== 英文名 “Snatcher” 的字面意思是“抢夺者”或“抓捕者”。这个词非常直接地描述了他们的工作性质——即通过暴力或突袭手段非法抓捕他人以换取报酬。 =====幕后信息===== * **电影改编:**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食尸鬼大队的形象被塑造得更具特色,拥有一种近乎拾荒者或强盗的美学风格。(电影设定) * **斯科伯 (Scabior):** 电影中一位名叫斯科伯的食尸鬼头目(由 Nick Moran 饰演)有较多戏份,是[[芬里尔・格雷伯克]]的副手。这个角色是电影原创的,在原著小说中并未出现。(电影设定) * **情节改动:** 电影中,在托特纳姆法院路咖啡馆袭击哈利、罗恩和赫敏的是食尸鬼,而在原著中则是[[食死徒]] [[安东宁・多洛霍夫]] 和 [[索分・罗尔]]。(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