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集换式卡牌游戏
基本信息
- 类型 (Type): 集换式卡牌游戏 (现实世界衍生产品)
- 发行商 (Publisher): 威世智 (Wizards of the Coast)
- 设计师 (Designers): Paul Peterson, Tyler Bielman, Skaff Elias 等
- 发行年份 (Year of Release): 2001年
描述与外观
哈利・波特集换式卡牌游戏 (Harry Potter Trading Card Game) 是一款基于 J.K. 罗琳原著小说的实体对战卡牌游戏。卡牌的设计精美,其内容严格围绕《哈利・波特》的世界观展开。卡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 咒语卡 (Spell Cards): 代表巫师可以施放的各种咒语,用于攻击对手、保护自己或产生特殊的游戏效果。
卡牌的早期美术风格主要基于原著小说的描述和官方插画师 Mary GrandPré 的风格,后期扩展包也开始融入电影的视觉元素。
游戏机制与玩法
这款游戏的核心机制在同类游戏中较为独特,其胜利条件并非将对手的生命值降为零。游戏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式,耗尽对手牌库中的所有卡牌。
- 开局设置: 每位玩家选择一张起始巫师角色卡,并准备一个由40张以上卡牌组成的牌库。
- 回合流程: 玩家在自己的回合中,可以打出“课程卡”来增加自己的魔法知识储备,然后利用这些知识“支付”费用,来打出咒语卡、生物卡或物品卡。
- 伤害与牌库: 咒语和生物的攻击通常会对对手造成伤害。在游戏中,每点伤害会迫使对手从其牌库顶丢弃一张牌到弃牌堆。当一名玩家因需要抽牌但牌库已空时,该玩家便输掉了比赛。
历史
该游戏于2001年由著名的《万智牌》(Magic: The Gathering) 的发行商威世智公司推出,恰逢《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高峰。游戏一经发布便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游戏在其生命周期内共发布了五个扩展系列:
- 基础系列 (Base Set) (2001年)
- 魁地奇杯 (Quidditch Cup) (2001年)
- 对角巷 (Diagon Alley) (2001年)
- 霍格沃茨历险 (Adventures at Hogwarts) (2002年)
- 密室 (Chamber of Secrets) (2002年)
然而,在2003年之后,威世智公司未再与版权方续约,游戏的官方支持和新产品开发也随之终止。
与原著的关联
重要提示: 哈利・波特集换式卡牌游戏本身并非《哈利・波特》七本原著中的正典 (Canon) 设定,它是一款现实世界中的商业衍生产品。 尽管如此,其概念灵感很明显来源于书中的巧克力蛙画片 (Chocolate Frog Cards)。在小说中,巧克力蛙画片是附在巧克力蛙零食中的一种广受欢迎的收藏品,上面印有著名男女巫师的动态肖像和生平简介。书中的角色,尤其是罗恩・韦斯莱,对收集和交换这些画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然而,原著中的巧克力蛙画片仅用于收藏和交换,并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它们被用于任何形式的对战游戏。因此,这款集换式卡牌游戏可以被视为对原著中“卡牌收集”这一概念的商业化扩展和再创作。
幕后信息
- 该游戏的发布时间点,正值《宝可梦集换式卡牌游戏》风靡全球,许多分析认为威世智公司希望借助《哈利・波特》的巨大品牌影响力在青少年市场复制类似的成功。
- 尽管官方已停止更新多年,这款游戏至今仍拥有一个活跃的忠实粉丝社群。他们通过网络平台组织非官方比赛、讨论卡组策略,甚至设计和打印自制卡牌,以这种方式延续着游戏的生命力。
- 游戏中的某些卡牌描绘了小说中仅被提及但未被详细描述的咒语或物品,为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但这些由游戏设计师创作的内容不应被视为官方正典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