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桑帕克 (Stanley Shunpike)

斯坦・桑帕克(Stanley “Stan” Shunpike)是骑士公共汽车的售票员,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是一个次要角色。他年轻、爱吹牛、有点冒失,但本性并不坏。在第二次巫师战争期间,他被魔法部错误地逮捕,怀疑其为食死徒,后来更是在夺魂咒的控制下被迫为伏地魔一方作战。斯坦的遭遇反映了战争时期魔法部的无能与不公,以及普通巫师在冲突中身不由己的悲剧。

书中没有提及斯坦的家庭背景或早年生活。当哈利・波特在1993年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大约十八九岁。

斯坦在骑士公共汽车上担任售票员,与司机厄恩・普兰是同事。他的主要工作是收取车费、协助乘客上下车,并向他们提供热巧克力等服务。 1993年夏天,哈利・波特在意外中首次召唤了骑士公共汽车,并与斯坦相识。在前往破釜酒吧的途中,斯坦向哈利展示了《预言家日报》上关于小天狼星・布莱克阿兹卡班越狱的新闻,并以一种夸大其词、添油加醋的方式分享着各种小道消息。 1994年,斯坦出现在魁地奇世界杯的营地,试图与一位媚娃搭讪,但显然没有成功。

1996年,随着伏地魔势力的回归,时任魔法部长的鲁弗斯・斯克林杰为了展现魔法部正在积极作为,下令逮捕了多名嫌疑人,斯坦・桑帕克就是其中之一。据《预言家日报》报道,有人无意中听到斯坦吹嘘自己掌握了食死徒的内部信息。尽管阿不思・邓布利多哈利・波特都坚信斯坦是无辜的,认为他只是在酒吧里说大话,但他还是被关进了阿兹卡班。 1997年,伏地魔掌控魔法部后,阿兹卡班发生了大规模越狱。斯坦很可能是在此时期逃脱或被释放。在同年夏天的“七个波特之战”中,斯坦与一群食死徒一同追击哈利。然而,哈利注意到斯坦的脸上“表情空洞茫然”,这强烈暗示他正处于夺魂咒的控制之下。为了不伤害他,哈利对他使用了除你武器咒而非更具攻击性的魔咒,这一举动也间接地暴露了哈利的真实身份。

斯坦在“七个波特之战”后的具体下落书中未明确提及。

  • 斯坦是一个年轻人,年龄在十八到二十岁之间。
  • 他的耳朵很大很突出。
  • 脸上长满了青春痘。
  • 他通常穿着一身紫色的骑士公共汽车售票员制服。
  • 爱吹牛与八卦: 斯坦喜欢夸大事实和传播小道消息,以显得自己消息灵通。他对小天狼星・布莱克越狱事件的描述就充满了戏剧性的猜测。
  • 不够成熟: 他的言行举止表现出年轻人的不成熟和虚荣心,例如他曾吹嘘自己将来会成为下一任魔法部长
  • 本质不坏: 尽管有很多小缺点,但没有证据表明斯坦是一个坏人。他被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口无遮拦,而非真的与食死徒有关联。

斯坦的魔法能力在书中并未得到充分展示。作为一个合格的巫师,他拥有一根魔杖。在“七个波特之战”中,他在夺魂咒的控制下参与了战斗,但其个人真实的魔法水平仍然未知。他被轻易地逮捕和控制,这可能表明他的决斗技巧并不出众。

  • Stanley: 一个常见的英国工人阶级男性名字,暗示了他普通的出身。
  • Shunpike: 这是一个英语复合词。“Shun”意为“躲避、回避”,而“turnpike”指“收费公路”。因此,“shunpike”合起来指那些为了避开主干道收费站而走的小路或捷径。这个姓氏非常贴切地描绘了斯坦那种喜欢走“捷径”、有点投机取巧和爱传小道消息的性格。
  • 作者确认: J.K. 罗琳在一次访谈中确认,斯坦・桑帕克确实不是一名真正的食死徒,他一直处于夺魂咒的控制之下。她还提到,斯坦最终在第二次巫师战争中幸存了下来。(J.K. 罗琳官方网站)
  • 电影改编: 在电影《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中,斯坦由演员李・恩格里比 (Lee Ingleby) 饰演。与原著不同,在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中,他参与追击哈利时表情清醒,似乎是自愿成为食死徒的一员,这与书中强烈的夺魂咒暗示有所出入。(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