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bbertigibbet

  • 咒语名称 (Incantation): Flibbertigibbet
  • 发音 (Pronunciation): /ˈflɪb.ər.tiˌdʒɪb.ɪt/
  • 手势 (Wand Movement): 不适用
  • 光芒颜色 (Light Color): 不适用
  • 咒语效果 (Effect): 在巫师和麻瓜世界中,这是一个用来形容一个人轻浮、善变、不可靠或话多的词语。它通常带有轻微的贬义,用以表达对某人行为或性格的不赞同。
  • 咒语分类 (Type): 描述性词语、俚语

该词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出现过一次,被用于形容魔法体育运动司的司长卢多・巴格曼 (Ludo Bagman)。 在魁地奇世界杯期间,珀西・韦斯莱 (Percy Weasley) 向他的父亲亚瑟・韦斯莱 (Arthur Weasley) 转述其上司巴蒂・克劳奇先生 (Mr. Barty Crouch) 对卢多・巴格曼的评价,称巴格曼是个“彻头彻尾的 flibbertigibbet”。这个评价精准地概括了巴格曼的性格——他热情洋溢、充满魅力,但在处理正事时却显得极为轻率和不可靠,例如他后来在三强争霸赛中对待自己与弗雷德・韦斯莱乔治・韦斯莱以及妖精们的赌债问题上所表现出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克劳奇先生使用这个词,也深刻地反衬出他自己严肃、刻板、极度遵循规则的性格,与巴格曼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适用

“Flibbertigibbet”是一个真实的、古老的英语单词,并非 J.K. 罗琳的原创。

  •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古英语,最初可能意为“饶舌的人”或“恶魔”。
  • 在威廉・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中,“Flibbertigibbet”是恶魔的名字之一。
  • 后来,这个词的词义逐渐演变为形容一个轻浮、善变、不稳重的人,尤其常用于形容年轻女性。

罗琳在书中选用这个词,为魔法世界增添了源自现实世界的、略带古风的英式语言色彩。

  • J.K. 罗琳在小说中频繁使用真实存在的、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语,以增强魔法世界的真实感和深度。“Flibbertigibbet”便是其中一例,它通过一个词就生动地塑造了卢多・巴格曼的人物形象,并揭示了魔法部内部的人物关系和看法。
  • 在电影改编中,这段关于珀西・韦斯莱评价巴格曼的对话被省略,因此该词并未出现在电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