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 类型: 小说,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第一部
  • 作者: J.K. 罗琳
  • 英国首版: 1997年6月26日,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 (Bloomsbury) 出版
  • 美国首版: 1998年9月1日,由学乐教育集团 (Scholastic) 出版,书名变更为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 叙事视角: 第三人称有限视角,主要跟随哈利・波特的经历与见闻展开

本书讲述了孤儿哈利・波特在十一岁生日时,发现自己是一名巫师并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的故事。他从此告别了在德思礼一家备受欺凌的麻瓜生活,进入了一个充满魔法、友谊和危险的全新世界。在霍格沃茨,哈利结识了挚友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三人组成了“黄金铁三角”。他们一同学习魔法,探索城堡的秘密,并最终发现了一个旨在窃取魔法石的阴谋。为了保护这块能够点石成金、制造长生不老药的传奇石头,哈利勇敢地面对了杀害他父母的仇人——邪恶的伏地魔

  1. 寄人篱下的童年: 故事开始于哈利・波特女贞路四号的姨夫姨妈家度过的悲惨童年,他被当作累赘,住在楼梯下的碗柜里。
  2. 魔法世界的召唤: 在十一岁生日前夕,哈利开始收到来自霍格沃茨的信件。在德思礼一家竭力阻挠后,鲁伯・海格亲自登门,揭示了哈利的巫师身份和他的父母是被伏地魔杀害的真相。
  3. 初识魔法界: 海格带领哈利进入对角巷,购买了学习用品,包括他的第一根魔杖。哈利也第一次了解了他在巫师世界的声望——“大难不死的男孩”。
  4. 霍格沃茨的新生活: 在九又四分之三站台,哈利登上了霍格沃茨特快列车,结识了韦斯莱家族的罗恩・韦斯莱。在学校,他又认识了聪明的赫敏・格兰杰。哈利被分院帽分入了格兰芬多学院。
  5. 校园冲突与友谊: 哈利与来自斯莱特林德拉科・马尔福结下梁子,同时在飞行课上展现出惊人天赋,成为格兰芬多魁地奇球队近一个世纪以来最年轻的找球手。在一场万圣节的巨怪袭击事件中,哈利和罗恩救下赫敏,三人从此成为形影不离的朋友。
  6. 魔法石的线索: 三人组无意中发现了被一条名为路威的三头犬看守的活板门,并推断其下隐藏着魔法石。他们误以为魔药课教授西弗勒斯・斯内普企图窃取它。
  7. 禁林中的警示: 哈利因夜游被罚去禁林劳动,在那里,他目睹了一个黑影正在吸食独角兽的血以苟延残喘。马人费伦泽暗示他,那个黑影就是伏地魔
  8. 穿越活板门: 认为邓布利多已离开学校,魔法石危在旦夕,三人组决定亲自行动。他们接连通过了魔鬼网、飞天钥匙、巨型巫师棋和魔药谜题等一系列考验。
  9. 最终对决: 哈利独自面对了真正的窃贼——平时胆小结巴的奇洛教授。原来,伏地魔的残魂一直寄生在奇洛的后脑勺上。因身上存有母亲莉莉・波特基于爱而施下的古老保护咒,哈利的触摸使奇洛的身体化为灰烬,伏地魔的灵魂也再次逃逸。
  10. 学年终章: 哈利在校医院醒来,阿不思・邓布利多向他解释了所有谜团,包括爱的力量为何能战胜伏地魔。在年终宴会上,格兰芬多因哈利等人的英勇行为获得加分,最终赢得了学院杯。
  • 书名变更: 本书在美国出版时,出版商学乐集团认为“Philosopher's Stone”(哲人之石)这一词语可能对美国儿童读者而言过于晦涩,因此将书名改为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哈利・波特与巫师之石)。(作者访谈)
  • 电影改编: 本书于2001年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克里斯・哥伦布 (Chris Columbus) 执导。电影基本遵循了原著情节,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成功,进一步扩大了《哈利・波特》的影响力。
  • 封面设计: 英国儿童版的初版封面由托马斯・泰勒 (Thomas Taylor) 绘制,描绘了哈利站在霍格沃茨特快列车旁的场景。多年来,本书在全球发行了多种不同封面设计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