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phecy

予言

予言 (Prophecy) 是一种罕见的、对未来事件的魔法预测。它由 预言家 (Seer) 在进入出神状态时做出。在魔法世界中,予言并非绝对不可改变的命运宣告,其最终是否实现,往往取决于相关人物所做出的选择。予言可以被魔法记录下来,并储存在魔法部神秘事务司内的预言厅 (Hall of Prophecy) 中。 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有两个关键予言推动了绝大部分主要情节的发展,二者均由西比尔・特里劳妮教授做出。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直接导致了伏地魔波特一家的追杀,并最终开启了哈利・波特的命运。

  • 记录与储存:当一个真正的予言被做出时,它会被神秘事务司以某种未知的方式自动记录下来,储存在一个旋转的玻璃球中。球体内部会呈现出白色的漩涡状烟雾,并附有一个标签,注明了予言的制作者、聆听者以及其主题。
  • 提取限制:储存在预言厅的予言记录球体受到强大的魔法保护。只有予言中所提到的人才能安全地拿起它并聆听其中的内容。任何其他人试图触碰,都会导致其陷入疯狂。
  • 自我实现的本质:正如阿不思・邓布利多向哈利解释的那样,予言本身并不具备强制性的力量。它仅仅是对一种可能性的预见。然而,当人们相信并依据予言采取行动时,他们自身的行为反而会推动予言的实现。伏地魔对第一个予言的执着与行动,恰恰是让哈利成为“被选中的那个人”的直接原因。
  • 不确定性:予言的措辞往往含糊不清,充满象征意义,极易被误解。例如,关于“拥有征服黑魔头能量的人”的予言,最初同样适用于纳威・隆巴顿

在系列故事中,主要出现了两个由西比尔・特里劳妮做出的真实予言。

这个予言是整个系列故事的核心。它在 1980 年初于猪头酒吧西比尔・特里劳妮在对阿不思・邓布利多的面试中做出。当时,身为食死徒西弗勒斯・斯内普偷听到了予言的前半部分,并将其报告给了伏地魔

  • 予言内容

“拥有征服黑魔头能量的人走近了……出生在一个曾三次击败黑魔头的家庭……生于第七个月结束之时……黑魔头标记他为劲敌,但是他将拥有黑魔头所不了解的能量……一个必须死在另一个手上,因为两个人不能都活着,只有一个生存下来……拥有征服黑魔头能量的人将于第七个月结束时诞生……”

  • 影响与实现
    1. 伏地魔在得知这个不完整的予言后,将其目标锁定在同样符合条件的哈利・波特身上(而非纳威・隆巴顿),并前往戈德里克山谷试图杀死他。
    2. 他杀害了詹姆・波特莉莉・波特,但在试图用阿瓦达索命咒杀死哈利时,咒语因莉莉・波特的牺牲魔法而反弹,击中了他自己。
    3. 这一行为“标记”了哈利(在他的额头上留下了伤疤),并无意中将自己的一部分灵魂分裂出去,使哈利成为了一个魂器。这正应验了“黑魔头标记他为劲敌”的部分,并赋予了哈利他“所不了解的能量”(即爱的保护和与伏地魔的灵魂连接)。

这个予言于 1993-1994 学年末,由西比尔・特里劳妮霍格沃茨的占卜课教室里,在哈利・波特面前无意识地做出。

  • 予言内容

“黑魔头孤身一人,没有朋友,被他的追随者们抛弃了。他的仆人被束缚了十二年。今晚,午夜之前……仆人将挣脱束缚,再次去投奔他的主人。黑魔头将东山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大和恐怖……今晚……午夜之前……仆人……将去……投奔……主人……”

予言是《哈利・波特》系列中探讨命运与自由意志这一核心主题的关键工具。第一个予言为整个巫师战争的起因和哈利的特殊身份提供了根本性的解释。然而,故事反复强调,是伏地魔和哈利各自的选择,而非予言本身,最终决定了他们的道路。伏地魔选择相信并试图摧毁威胁,反而创造了威胁;而哈利则选择勇敢面对,最终战胜了伏地魔。第五部《哈利・波特与凤凰社》的剧情更是完全围绕着双方争夺储存在预言厅的予言记录而展开。

  • J.K. 罗琳通过予言的设定,巧妙地运用了文学中“自我实现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 的经典母题,以此来深化角色塑造和主题探讨。
  • 在电影改编中,储存在玻璃球里的予言被可视化,当球体被拿起时,会浮现出西比尔・特里劳妮的影像并复述予言内容。当预言球破碎时,其记录的魔法也会随之消散。(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