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的男孩
简介
“大难不死的男孩” (The Boy Who Lived) 是魔法世界给予 哈利·波特 最广为人知的称号。这个称号源于他在1981年10月31日,年仅一岁时,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从杀戮咒 (Avada Kedavra) 下生还的人。此次事件不仅导致了黑魔王伏地魔的倒台,也标志着第一次巫师战争的结束。哈利·波特因此成为了魔法世界的希望象征,而这个称号也伴随了他的一生,定义了他在整个故事中的核心地位——注定要与伏地魔对抗的男孩。
生平
早年生活
哈利·波特的命运与“大难不死的男孩”这一称号的诞生,始于西比尔·特里劳妮向阿不思·邓布利多道出的一个预言。预言称,一个有能力击败黑魔王的人将于七月底降生。伏地魔在得知预言的部分内容后,选择了将同样是混血的波特家作为目标。 1981年10月31日,伏地魔来到戈德里克山谷的波特宅邸。在杀害了詹姆·波特后,他向保护着哈利的莉莉·波特提供了生还的机会,但莉莉拒绝让步并牺牲了自己。这份基于爱的牺牲,在哈利身上形成了一种古老而强大的保护魔法。当伏地魔的杀戮咒击中哈利时,咒语被这股保护力量反弹,击中了伏地魔自己,摧毁了他的肉身,并将他的一部分灵魂分裂出来,附着在哈利身上,使哈利成为了一个意外的魂器。哈利的前额上留下了一道闪电形状的伤疤,而他则成为了“大难不死的男孩”。 随后,他被鲁伯·海格从废墟中救出,并由阿不思·邓布利多亲自送往其姨夫姨妈——德思礼一家——位于萨里郡小惠金区的女贞路4号抚养,以期在血亲魔法的保护下远离魔法世界的纷扰。
霍格沃茨时期
外貌与性格
- 性格: 哈利非常勇敢、忠诚,并且拥有强烈的正义感。他常常将朋友和无辜者的安危置于自己之上,展现出非凡的自我牺牲精神。然而,他对于“大难不死的男孩”这个称号以及随之而来的名望感到厌烦和困扰,渴望被当作一个普通人对待。同时,他也有着青春期男孩的鲁莽和易怒,尤其是在面对不公和威胁时。
魔法能力与技巧
重要物品
人际关系
- 家人与亲属: 哈利是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的独子,教父是小天狼星布莱克。他将韦斯莱一家视作自己真正的家人,并最终与金妮·韦斯莱结婚,育有三名子女:詹姆·小天狼星·波特、阿不思·西弗勒斯·波特和莉莉·卢娜·波特。
- 导师: 阿不思·邓布利多是哈利最重要的人生导师和保护者,在他死后依然通过各种方式指引着哈利。
名字词源
- 哈利 (Harry): 是“亨利 (Henry)”的中世纪英文形式,这是一个在英国历史上与多位国王相关联的名字,常常带有领导的意味。J.K. 罗琳曾表示这是她个人最喜欢的男孩名字之一。
- 波特 (Potter): 是一个常见的英文姓氏,意为“制陶工人”。J.K. 罗琳提到过,这个姓氏的灵感可能来自她童年时的邻居。此外,“波特田 (Potter's Field)”在英语中指代埋葬无名氏或穷人的墓地,这或许也与哈利从小被死亡阴影笼罩的主题有所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