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 作者: J.K. 罗琳
  • 系列顺序: “哈利・波特”系列第七部中的第六部
  • 英国首次出版: 2005年7月16日 (由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出版)
  • 献词: “To Mackenzie, my beautiful daughter, I dedicate her ink-and-paper twin.” (致我的美丽女儿麦肯琪,我把这本书献给她那用墨水和纸做成的双胞胎。)

伏地魔食死徒的恐怖活动日益公开化的背景下,魔法世界和麻瓜世界都陷入了恐慌。阿不思·邓布利多亲自将哈利·波特从德思礼家接走,并说服了已退休的魔药学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重返霍格沃茨任教。与此同时,西弗勒斯·斯内普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新的黑魔法防御术教授。 本学年的核心故事线围绕几个关键部分展开:

故事在结尾达到高潮。哈利邓布利多前往一个洞穴寻找并获取一个魂器斯莱特林的挂坠盒)。归来后,他们发现黑魔标记已悬挂在霍格沃茨上空。在天文塔上,身受重伤的邓布利多马尔福缴械,随后赶到的斯内普用“阿瓦达索命”咒杀死了邓布利多。在追击逃离的食死徒时,斯内普哈利揭示,他自己就是“混血王子”。 学期结束后,在邓布利多的葬礼上,哈利决定下学年不再返回霍格沃茨,而是致力于完成邓布利多未竟的事业:寻找并摧毁伏地魔剩下的魂器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表示将与他同行。

  1. 魂器概念的引入: 本书首次详细解释了伏地魔通过制造多个魂器来达到永生的秘密,这成为最终章故事的核心驱动力。
  2. 伏地魔的背景故事: 通过冥想盆中的记忆,读者得以深入了解汤姆·里德尔的童年、家族(冈特家族)以及他成为伏地魔的转变过程。
  3. 斯内普的忠诚: 斯内普杀死邓布利多的行为,使他看起来彻底坐实了其作为伏地魔忠实仆人的身份,这是整个系列中最具冲击性的转折之一。
  4. 混血王子的身份: 揭示了西弗勒斯·斯内普就是“混血王子”,其母亲艾琳·普林斯是纯血统女巫,而父亲托比亚·斯内普是麻瓜
  5. 主要角色的情感成熟: 哈利金妮·韦斯莱的感情正式确立;罗恩·韦斯莱拉文德·布朗的短暂恋情以及赫敏·格兰杰对此的反应,深刻描绘了青春期的情感纠葛。
  • 书名的选择: J.K. 罗琳曾考虑过多个书名,包括《哈利·波特与邪恶的标记》(Harry Potter and the Serpent's Mark),但最终选择了《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因为它直接关联到斯内普的背景故事,而斯内普是本书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 基调: 本书被普遍认为是系列中基调最为黑暗和沉重的作品之一,为最终决战做了充分的情感和情节铺垫。
  • 电影改编: 改编电影于2009年上映。为了增强戏剧性,电影增加了一段食死徒袭击并烧毁陋居的情节,这在原著小说中并未发生(电影设定)。同时,电影删减了大量关于伏地魔背景故事的记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