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逃犯

  • 类型 (Type): 小说
  • 作者 (Author): J.K. 罗琳
  • 系列 (Series):哈利・波特》系列第三部
  • 首次出版 (First Published): 1999年7月8日 (英国)
  • 故事时间线 (Timeline): 1993年 - 1994年

故事始于哈利・波特德思礼家的又一个暑假,他无意中用魔法使前来拜访的玛姬・杜斯利姑妈膨胀成一个大气球。为逃避惩罚,哈利逃离了德思礼家,并搭乘骑士公共汽车来到了破釜酒吧,在那里他遇见了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福吉非但没有惩罚他,反而劝他留在对角巷。哈利很快得知,危险的黑巫师小天狼星・布莱克——据信是伏地魔的忠实追随者,并被指控出卖了哈利的父母——已经从巫师监狱阿兹卡班成功越狱,并且可能正在追杀哈利。 为了保护学生,魔法部霍格沃茨周围部署了摄魂怪。这些恐怖的生物以吸食快乐为生,并对哈利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在前往学校的霍格沃茨特快列车上,哈利首次遭遇摄魂怪并因此昏倒,幸得新任的黑魔法防御术课教师莱姆斯・卢平教授出手相救。 本学年,鲁伯・海格成为了保护神奇生物课的新教授,但他的第一堂课就因德拉科・马尔福挑衅鹰头马身有翼兽 巴克比克而受伤告终,导致巴克比克被判处死刑。与此同时,小天狼星・布莱克两次成功闯入霍格沃茨城堡,加剧了校内的紧张气氛。 为了对抗摄魂怪卢平教授私下教导哈利学习高难度的守护神咒。圣诞节时,哈利从弗雷德乔治・韦斯莱那里得到了一件神奇的物品——活点地图。通过地图,哈利发现了一个名叫彼得・佩迪鲁的人在城堡内活动,而此人被认为早已被小天狼星・布莱克杀害。 在学期末,当巴克比克即将被处决时,罗恩・韦斯莱的宠物老鼠“斑斑”咬了他并试图逃跑。在追逐过程中,一只黑色的大狗将罗恩拖入了打人柳下的密道,最终通向了位于霍格莫德尖叫棚屋。哈利和赫敏・格兰杰紧随其后,发现那只大狗正是阿尼马格斯形态的小天狼星・布莱克卢平教授也随即赶到,揭示了惊人的真相:布莱克是无辜的,他不仅是哈利的教父,也是波特夫妇真正的朋友;而真正的叛徒是彼得・佩迪鲁,他 ebenfalls 是一名阿尼马格斯,多年来一直伪装成罗恩的老鼠“斑斑”。 就在真相即将大白时,满月升起,卢平教授(他是一名狼人)发生变形,佩迪鲁趁乱逃脱。哈利与小天狼星在湖边遭到大批摄魂怪的围攻,在危急关头,一个神秘的守护神救了他们。 根据阿不思・邓布利多的指引,哈利和赫敏使用了赫敏一直拥有的时间转换器,回到了三小时前。他们成功地救下了巴克比克,并用它从高塔上救走了即将被执行“摄魂怪之吻”的小天狼星・布莱克

这部小说极大地扩展了《哈利・波特》宇宙的世界观,引入了多个至关重要的元素:

  • 恐惧与希望: 摄魂怪被描绘成抑郁症的具象化体现,它们吸食快乐,带来绝望。而守护神咒则代表了希望、快乐和爱的力量,是与之对抗的终极武器。
  • 偏见与接纳: 莱姆斯・卢平因其狼人身份而遭受社会的排斥和恐惧,这深刻地探讨了社会对“异类”的偏见。
  • 真相与冤屈: 小说的核心情节围绕着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冤案展开,强调了在缺乏公正审判的情况下,表象是何等具有欺骗性。
  • 时间与选择: 时间转换器的引入不仅是情节的关键装置,也探讨了过去对现在的影响,以及即使有机会改变过去,个人的选择和行动依然至关重要。

《阿兹卡班的逃犯》是整个系列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故事的基调从早期的儿童冒险转向更为黑暗和复杂的叙事。

  • 人物发展: 哈利第一次接触到与他父母有深厚联系的长辈(小天狼星和卢平),这为他提供了重要的情感支持和身份认同。
  • 情节铺垫: 揭示了彼得・佩迪鲁的存活,为他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帮助伏地魔复活埋下了关键伏笔。
  • 世界观扩展: 引入了阿兹卡班摄魂怪,展示了魔法世界中更为阴暗和不公的一面,打破了田园诗般的幻想。
  • J.K. 罗琳曾表示,《阿兹卡班的逃犯》是她在写作过程中最愉快的一部。(来源:作者访谈)
  • 电影改编: 2004年上映的同名电影由阿方索·卡隆执导,其视觉风格明显比前两部更为黑暗和成熟,为后续电影的基调奠定了基础。电影改编中,哈利在故事的结尾才收到火弩箭作为礼物,而在原著中则是在圣诞节期间收到的。(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