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

在第五个学年开始前,哈利·波特 在德思礼家附近遭遇了 摄魂怪 的袭击,为保护表哥 达力·德思礼 而被迫使用 守护神咒,因此收到了 魔法部 的开除通知并面临听证会。随后,他被 凤凰社 的成员接走,前往其总部——位于 格里莫广场12号布莱克 家族老宅。在那里,哈利与朋友们重聚,并了解到 凤凰社 是一个由 阿不思·邓布利多 领导、旨在对抗 伏地魔 及其 食死徒 的秘密组织。 魔法部部长 康奈利·福吉 出于对权力的恐惧,拒绝承认伏地魔的回归,并与《预言家日报》联手抹黑哈利和邓布利多。为了控制 霍格沃茨,魔法部派遣高级副部长 多洛雷斯·乌姆里奇 担任新的 黑魔法防御术 教授。乌姆里奇的教学完全脱离实践,并以残忍的手段惩罚学生。作为反抗,哈利、罗恩·韦斯莱赫敏·格兰杰 秘密组织了名为“邓布利多军”(D.A.)的学生团体,在 有求必应屋 内学习实用的防御魔法。 与此同时,哈利频繁地看到与伏地魔思想相连的幻象,并被迫接受 西弗勒斯·斯内普大脑封闭术 课程以保护自己的思想,但收效甚微且过程充满痛苦。在一次幻象中,他目睹了 亚瑟·韦斯莱 遭袭的场面并成功预警。然而,在学期末,哈利看到了教父 小天狼星·布莱克神秘事务司 受折磨的幻象。尽管赫敏警告这可能是个陷阱,哈利还是带领几名D.A.成员冲动地前往魔法部救援。 这果然是伏地魔的圈套,目的是引诱哈利去拿取一个关于他们二人的 预言。在神秘事务司的预言厅,他们与食死徒展开激战。凤凰社成员及时赶到支援,战斗中,小天狼星·布莱克被他的堂姐 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杀害。随后,邓布利多赶到并与伏地魔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最终伏地魔在魔法部官员们目睹下幻影移形逃走。 事件结束后,邓布利多向哈利揭示了预言的全部内容:预言称哈利是唯一能击败伏地魔的人,“两个人中间必须有一个死在另一个手上”。这本书以哈利在失去教父的巨大悲痛中,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告终。

  • 政治腐败与舆论控制: 本书深刻揭示了 魔法部 如何通过官僚主义、否认事实和操控媒体(如《预言家日报》)来维护其权力,即便这意味着将整个魔法世界置于危险之中。
  • 反抗与赋权:邓布利多军 的成立为核心,展现了年轻一代在面对不公和压迫时,如何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反抗,体现了学生赋权和公民不服从的精神。
  • 创伤与愤怒: 详细描绘了 哈利·波特 在目睹 塞德里克·迪戈里 之死后所经历的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他的孤独、被误解以及对权威的愤怒贯穿全书,使其成为系列中情感最为复杂和黑暗的一部。
  • 信息、保密与信任: 阿不思·邓布利多 出于保护哈利的目的而选择对他隐瞒重要信息(如预言),这一行为的后果和其中的对错成为本书探讨的重要议题。

本书的同名电影于2007年上映,为忠于原著,进行了大量情节简化和改编,主要差异包括:

  • 情节简化: 大量次要情节被删除,例如哈利被禁止参加 魁地奇 比赛、韦斯莱一家探访 圣芒戈魔法伤病医院、赫敏为家养小精灵权益奔走 (S.P.E.W.) 等。
  • 角色作用变更: 克利切 在诱骗哈利前往魔法部的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被大大削弱。在书中,是家养小精灵 多比 告诉哈利 有求必应屋 的位置,而在电影中则改为了 纳威·隆巴顿。(电影设定)
  • 神秘事务司之战: 电影中对 神秘事务司 内部房间的探索和战斗场面进行了大幅简化,原著中如大脑室、时间室和行星室等多个充满奇特魔法的房间未被展现。(电影设定)
  • 预言的揭示: 电影中,只有邓布利多听到了完整的预言,而在书中,预言球被打破后,特里劳妮教授 的声音在整个大厅中重播了预言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