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農

威農・德思禮

威農・德思禮 (Vernon Dursley) 是一位麻瓜,也是主角哈利・波特的姨丈。他是佩妮・德思禮的丈夫和達力・德思禮的父親。威農是鑽機製造公司格朗寧 (Grunnings) 的主管,他極度厭惡和恐懼任何與魔法相關的人事物。在《哈利・波特》系列故事的初期,他是哈利在德思禮家的主要虐待者之一,代表了與魔法世界格格不入的、充滿偏見和狹隘思想的麻瓜社會。

威農・德思禮過著極其普通且循規蹈矩的生活。他在工作中認識了佩妮・伊凡 (Petunia Evans),並被她同樣追求「正常」的價值觀所吸引,兩人隨後結婚並育有一子達力・德思禮。威農從初次見面起就厭惡佩妮的妹妹莉莉・伊凡和她的丈夫詹姆・波特,認為他們是行為怪異、不務正業的「怪人」。婚後,他們一家定居在薩里郡小惠因區水蠟樹街四號

在 1981 年 11 月,阿不思・鄧不利多將年僅一歲的哈利・波特留在了德思禮家的門前。儘管極不情願,威農還是收留了哈利,但對他進行了長達十年的精神虐待與忽視。他試圖透過將哈利關在樓梯下的碗櫥、給他達力的舊衣服、禁止他提問等方式,來壓制哈利身上任何可能顯現的魔法跡象。

當哈利十一歲生日將近時,來自霍格沃茨的錄取通知信開始不斷寄來。對魔法的恐懼使威農陷入瘋狂,他採取了封死信箱、逃離住家等極端措施,最終帶著全家躲到海上岩石的小屋。然而,魯霸・海格最終還是找到了他們,並揭示了哈利的巫師身份。此事以海格給達力變出一條豬尾巴而告終,成為威農對魔法恐懼的又一力證。 在此後的幾年裡,威農持續與魔法世界發生衝突:

第二次巫師戰爭全面爆發後,鳳凰會告知威農,因血緣保護咒即將失效,他們一家將面臨佛地魔的威脅。在鳳凰會的保護下,威農一家被迫離開水蠟樹街四號,前往安全地點躲藏。儘管在離別時仍對哈利抱持敵意,但他短暫的猶豫也顯示出內心的一絲動搖。

原著將威農描述為一個「脖子幾乎沒有,卻長著一臉大鬍子的高大魁梧的男人」。他身材肥胖,憤怒時臉色常常漲成紫色或醬紫色。他非常注重外表,總是穿著整齊的西裝上班。

  • 思想狹隘與偏見:威農極度崇尚「正常」,對任何超出他理解範圍的事物都抱持著厭惡和恐懼,尤其是魔法。他的人生哲學就是盡可能地普通。
  • 專制與易怒:在家中,他是一個絕對的權威,要求一切順從他的意志。當事情失控或與魔法相關時,他會立即陷入暴怒。
  • 物質主義:他對自己的工作、公司配車和維持中產階級的體面形象感到非常自豪,並以此作為衡量成功的唯一標準。
  • 怯懦:儘管他表現得氣勢洶洶,但在真正的魔法力量面前,例如面對魯霸・海格瘋眼穆敵時,他會變得極為膽怯。

作為一個麻瓜,威農・德思禮不具備任何魔法能力。他對魔法世界一無所知,也拒絕了解,並將其視為一種危險的異常現象。

  • 格朗寧公司的鑽機:這是他事業的象徵,也是他引以為傲的資本。
  • 汽車:作為社會地位的象徵,他經常會得到公司配給的新車。
  • 來福槍:在海上岩石的小屋時,他曾用來福槍威脅魯霸・海格,但槍管被海格輕鬆地打了個結,象徵著麻瓜武力在魔法面前的無力。
  • 佩妮・德思禮:他的妻子。兩人因共同追求「正常」的生活而結合,並一同對哈利進行冷暴力。
  • 達力・德思禮:他的獨子。威農極度溺愛達力,對其所有錯誤行為都視而不見,認為他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孩子。
  • 哈利・波特:他的外甥。威農將哈利視為家庭的污點和一個巨大的麻煩。他們的關係充滿了敵意與衝突,是哈利悲慘童年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 瑪姬・德思禮:他的姐姐。她和威農一樣鄙視哈利,並且更為刻薄。威農對她的來訪既期待又緊張。
  • 巫師們:他統稱所有巫師為「你們那夥人」,對他們抱持著極深的恐懼、不信任和敵意。
  • Vernon:一個傳統的英文男性名字,源自法國地名,意為「榿樹林」。這個名字本身沒有特殊的魔法含義,反而凸顯了他作為一個普通麻瓜的身份。
  • Dursley:是英國格洛斯特郡一個真實存在的小鎮名。作者 J.K. 羅琳曾表示,她選擇這個姓氏是因為它的發音聽起來很「沉悶、令人不悅」,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這家人的性格。(Pottermore)
  • 電影扮演者: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中,威農・德思禮由已故的英國演員李察・葛瑞夫斯 (Richard Griffiths) 飾演。
  • 作者的看法:J.K. 羅琳曾表示,德思禮一家代表了她所厭惡的一種狹隘、偏見和對未知的恐懼。威農對哈利的敵意,部分源於哈利與詹姆・波特的相貌相似,而威農從一開始就極其討厭詹姆。(作者訪談)
  • 刪減片段: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1》的電影刪減片段中,佩妮在離開前曾對莉莉之死流露出一絲複雜的情感,而威農則基本保持了原著中固執的態度。(電影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