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坦・羅桂(資深)

巴坦・羅桂(Bartemius “Barty” Crouch Sr.)是一位備受尊敬但又極具爭議性的魔法部高級官員。在第一次巫師戰爭期間,他以魔法法律執行司司長的身份,採取強硬手段對抗食死人,一度被視為未來魔法部部長的熱門人選。然而,他對權力、秩序和名聲的極度執著,最終導致了他家庭的悲劇和自身的毀滅。他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其死亡是佛地魔回歸陰謀中的重要一環。

巴坦・羅桂的早年生活不詳,但他憑藉其卓越的才智和無情的效率在魔法部中迅速晉升。在第一次巫師戰爭最黑暗的時期,他被任命為魔法法律執行司的司長,成為對抗佛地魔及其追隨者的核心人物。為了打擊食死人,他授權正氣師使用不赦咒,並主張將嫌疑人未經審判直接送入阿茲卡班,其中包括無辜的天狼星·布萊克

羅桂的事業在他將自己的獨子——小巴坦·羅桂——送入阿茲卡班時達到了悲劇性的轉折點。小巴坦因與貝拉·雷斯壯等人一同使用酷刑咒折磨法蘭克·隆巴頓愛麗絲·隆巴頓夫婦而被捕。在公開審判中,老羅桂為了維護自己的名聲,公開與兒子斷絕關係,親自宣判他無期徒刑。這一舉動雖然鞏固了他冷酷無情的形象,卻也使他失去了魔法界的廣泛支持,最終與魔法部部長的職位失之交臂,被調任至權力較小的國際魔法交流合作部

羅桂看似嚴守法律,卻應其垂死的妻子柯羅奇太太的請求,非法地將兒子從阿茲卡班偷帶回家。他利用變身水讓母子互換身份,讓妻子在獄中代子而死。此後,他將小巴坦·羅桂蠻橫咒控制在家中,並由家庭小精靈眨眨照料。 這個秘密被魔法部官員柏莎·喬金無意中發現,羅桂對她施展了強力的記憶咒以掩蓋真相,卻意外地永久損害了她的記憶。後來,佛地魔在阿爾巴尼亞捕獲了柏莎·喬金,並從她破損的記憶中得知了三巫鬥法大賽的計劃和小巴坦·羅桂依然存活的驚人消息。 佛地魔蟲尾隨即來到羅桂家,解救了小巴坦,並反過來將老羅桂置於蠻橫咒的控制之下。在魁地奇世界盃三巫鬥法大賽初期,羅桂作為賽事組織者出現,但其行為舉止已顯得極不正常。隨著時間推移,他開始奮力抵抗咒語的控制。最終,他逃離了住所,掙扎著來到霍格華茲,試圖向阿不思·鄧不利多揭露真相。他在禁忌森林邊緣遇到了哈利·波特維克多·喀浪,但還沒來得及說出完整的警告,就被偽裝成瘋眼穆敵的兒子小巴坦·羅桂殺害。他的屍體被變成一根骨頭,草草埋在了海格小屋前的菜園裡。

巴坦・羅桂先生給人一種僵硬、刻板的印象。他身形瘦削,總是穿著剪裁得體的巫師袍,一絲不苟。他留著牙刷般的小鬍子,頭髮梳著嚴格的中分。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中,隨著他逐漸被蠻橫咒控制並奮力反抗,他原本整潔的外表變得越來越凌亂憔悴。

* 嚴厲無情:他是一個極端的原則主義者,對法律和秩序有著近乎偏執的追求。為了達成目的,他不惜採用與黑魔法同樣殘酷的手段,對待敵人甚至親人都毫不留情。 * 野心勃勃:他畢生的追求就是成為魔法部部長。他的每一個決定都深受其政治野心的影響,維護公眾形象是他最優先的考量。 * 語言天才:他精通超過兩百種語言,包括人魚語 (Mermish)、妖精語 (Gobbledegook) 和山怪語 (Troll),這讓他在國際魔法交流合作部的工作中游刃有餘。 * 內心矛盾:儘管他一生都在標榜法律的至高無上,但他卻因對妻子的愛而犯下了劫獄的重罪。這一行為揭示了他內心深處的人性與矛盾,也成為了他最終悲劇的根源。

作為魔法部的高級官員和前魔法法律執行司司長,羅桂無疑是一位法力高強的巫師。 * 記憶咒:他能夠施展極其強大的記憶咒,足以永久性地損害一個人的心智,如他對柏莎·喬金所做的那樣。 * 意志力:他擁有驚人的意志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抵抗來自佛地魔本人的蠻橫咒,這是一項極少數巫師才能做到的壯舉。

* 隱形斗篷:羅桂曾使用一件隱形斗篷將他兒子長期藏匿於家中。

* 小巴坦·羅桂:他的獨子。兩人之間的關係是悲劇性的。老羅桂先是為了事業犧牲了兒子,後又為了親情違背了自己的原則,但始終將兒子視為恥辱並加以控制,最終被充滿怨恨的兒子親手殺害。 * 柯羅奇太太:他的妻子。他是深愛著妻子的,這份愛促使他違法將兒子換出阿茲卡班以完成妻子的遺願。 * 眨眨:羅桂家的家庭小精靈眨眨忠心耿耿,保守著小羅桂的秘密,卻在魁地奇世界盃事件後被老羅桂無情解僱,作為掩蓋真相的替罪羊。 * 派西·衛斯理:他熱心的下屬。派西極度崇拜羅桂,卻絲毫未察覺到他的上司早已被蠻橫咒控制,並一直在無意中為佛地魔工作。 * 阿不思·鄧不利多:鄧不利多承認羅桂的能力,但對其在第一次巫師戰爭中採取的極端手段,特別是未經審判就將人送往阿茲卡班的做法,持批評態度。

* Bartemius:可能源自聖經中的盲人乞丐巴底買(Bartimaeus)。這帶有諷刺意味,因為羅桂在道德和親情上是“盲目”的,他看不見自己行為的真正後果,也看不清兒子的本質。 * Crouch:英文中意為“蹲伏、彎腰”,這與他僵硬、筆挺、驕傲的姿態形成鮮明對比。這個姓氏也可能暗示了一種隱藏的屈從——起初是屈從於自己的野心,最後則是在蠻橫咒下屈從於佛地魔的意志。

* 在《哈利波特:火盃的考驗》的電影改編中,巴坦・羅桂的結局有所不同。他的屍體是被哈利·波特在森林中直接發現的,而不是被變成骨頭埋葬。(電影設定) * 電影大幅刪減了家庭小精靈眨眨的相關情節,因此羅桂家族的背景故事、他如何隱藏兒子以及他最終被控制和謀殺的過程都被極大地簡化了。(電影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