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蒂·克劳奇

巴蒂米乌斯·克劳奇 (小) (Bartemius Crouch Junior),通常被称为小巴蒂·克劳奇,是魔法部高级官员巴蒂·克劳奇先生的独子,也是一位狂热而忠诚的食死徒。他是《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核心反派人物。在第一次巫师战争后因折磨隆巴顿夫妇而被判处阿兹卡班终身监禁,后在其父母的帮助下秘密越狱。他通过饮用复方汤剂伪装成著名的傲罗阿拉斯托·穆迪,在霍格沃茨潜伏了近一学年,并成功操纵了三强争霸赛,最终促成了伏地魔的复活。他的阴谋是第二次巫师战争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小巴蒂·克劳奇出生于一个备受尊敬的纯血巫师家庭。他的父亲巴蒂·克劳奇先生魔法部国际魔法合作司的司长,以其对法律的严格执行和对黑魔法的深恶痛绝而闻名。小巴蒂天资聪颖,在霍格沃茨就读期间取得了十二个 O.W.L.s 的优异成绩。然而,尽管学业出色,他却在毕业后不久就加入了伏地魔的追随者行列,成为一名食死徒

伏地魔第一次巫师战争中倒台后,小巴蒂与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罗道夫斯·莱斯特兰奇拉巴斯坦·莱斯特兰奇一起行动,试图从弗兰克·隆巴顿爱丽丝·隆巴顿口中逼问出伏地魔的下落。他们对这对傲罗夫妇使用了钻心咒,直至他们精神失常。 小巴蒂被捕后,由他自己的父亲主持审判。为了维护自己铁面无私的形象和政治前途,巴蒂·克劳奇先生公开宣布与儿子断绝关系,并判处他阿兹卡班终身监禁。在审判中,小巴蒂声嘶力竭地哭喊求饶,但这并未能打动他的父亲。

在小巴蒂入狱约一年后,他病入膏肓的母亲说服了丈夫,策划了一场偷天换日的越狱。克劳奇夫妇前往阿兹卡班探监,克劳奇夫人喝下复方汤剂变成了儿子的模样,而小巴蒂则喝下复方汤剂伪装成母亲的样子,被父亲带出了监狱。不久后,克劳奇夫人在阿兹卡班去世并被埋葬,摄魂怪未能察觉其中的区别。 重获自由的小巴蒂并没能真正自由。他的父亲为了控制他,对他施加了夺魂咒,并用一件隐形衣将他常年藏匿在家中,由家养小精灵闪闪负责照料。

多年后,魔法部的雇员伯莎·乔金斯意外发现了被软禁的小巴蒂。巴蒂·克劳奇先生对她施展了强力的记忆咒,但这个咒语最终被伏地魔破解。伏地魔伯莎·乔金斯的记忆中得知了小巴蒂的下落,随即亲自前往克劳奇家,解救了自己最忠诚的仆人,并反将巴蒂·克劳奇先生置于夺魂咒之下。

伏地魔的授意下,小巴蒂执行了一项大胆而周密的计划。他袭击并囚禁了即将前往霍格沃茨任教的传奇傲罗“疯眼汉”阿拉斯托·穆迪。随后,他利用复方汤剂完美地伪装成穆迪的模样,担任了黑魔法防御术教授。 在霍格沃茨的一整年里,他利用“穆迪”的身份:

哈利·波特小汉格顿的墓地带着塞德里克·迪戈里的尸体回来后,小巴蒂将哈利带回办公室,试图杀死他并向伏地魔邀功。然而,阿不思·邓布利多米勒娃·麦格西弗勒斯·斯内普及时赶到,识破了他的伪装。在强效吐真剂吐真剂的作用下,小巴蒂坦白了全部阴谋。 然而,在他能够向整个威森加摩作证之前,魔法部部长康奈利·福吉在未与邓布利多商议的情况下,带来了一只摄魂怪。这只摄魂怪对小巴蒂施展了“摄魂怪的吻”,吸走了他的灵魂。小巴蒂因此变成了一具失去心智的空壳,无法再提供任何证词,这也导致魔法部在之后的一年里坚决否认伏地魔的回归。

原著将年轻时的小巴蒂描述为一个脸色苍白、长着雀斑的稻草色头发的青年。在逃离阿兹卡班后,他变得非常消瘦。他有一个标志性的习惯性动作——像蛇一样伸出舌头舔嘴唇,这个动作在他伪装成穆迪时也偶尔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

小巴蒂·克劳奇是一个极度聪明、狡猾且意志坚定的巫师。他对他父亲充满怨恨,却对伏地魔怀有近乎病态的狂热崇拜,视其为理想的父亲形象。他冷酷无情,为了实现目标可以毫不犹豫地杀人,包括自己的父亲。他也是一个出色的演员,成功地模仿了阿拉斯托·穆迪多疑、暴躁的性格长达数月而未被识破,展现了惊人的心理素质和欺骗能力。

  • 黑魔法大师:小巴蒂对黑魔法有极深的造诣,尤其精通不可饶恕咒。他曾用钻心咒折磨隆巴顿夫妇,并能熟练地使用夺魂咒控制他人。
  • 变形术:他的变形术水平很高,能够轻易地将他父亲的尸体变成一根骨头。
  • 魔咒:他能施展强大的混淆咒,足以欺骗像火焰杯这样古老而强大的魔法物品。
  • 魔药:他能够长期、稳定地熬制复杂的复方汤剂以维持自己的伪装。
  • 决斗能力:作为一名食死徒,他具备高超的决斗技巧。他能迅速制服经验丰富的傲罗阿拉斯托·穆迪
  • 伏地魔:小巴蒂心中唯一的效忠对象和精神上的父亲。他极度渴望得到伏地魔的认可,其忠诚程度甚至超过了贝拉特里克斯·莱斯特兰奇
  • 巴蒂·克劳奇先生:他的亲生父亲。两人关系恶劣,充满了怨恨与背叛。他憎恨父亲为了政治生涯而抛弃他,并最终亲手杀死了他。
  • 克劳奇夫人:他的母亲,深爱着他,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他离开阿兹卡班
  • 闪闪:克劳奇家的家养小精灵。闪闪曾悉心照料被软禁的小巴蒂,但他对她十分鄙夷和残忍。
  • Bartemius:可能是《新约》中“巴底买”(Bartimaeus) 的拉丁化形式。“巴底买”意为“底买之子”,是一个被耶稣治愈的盲人乞丐。这可能是一种讽刺,暗示小巴蒂被对伏地魔的狂热信仰“蒙蔽了双眼”。
  • Crouch:英文动词,意为“蹲伏、蜷缩”,常用来形容因恐惧或顺从而放低身体的姿态。这恰如其分地描述了他对伏地魔的奴性,以及他多年来在父亲家中“蜷缩”度日的隐藏状态。
  • 电影改编:在电影《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小巴蒂·克劳奇的背景故事被大幅简化。电影省略了其母亲用复方汤剂替他死在阿兹卡班以及家养小精灵闪闪的相关情节。(电影设定)
  • 标志性动作:电影为小巴蒂设计了标志性的“舔舌头”动作,并在他伪装成穆迪时多次出现,作为一种对观众的暗示。(电影设定)
  • 最终命运:书中明确指出小巴蒂遭受了“摄魂怪的吻”,这是福吉否认伏地魔回归的关键情节。电影中仅显示他被带走,其最终命运较为模糊。(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