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思禮家族

德思禮家族(The Dursley Family)是一个居住在薩里郡小惠金區水蠟樹街四號的富裕麻瓜家庭,也是哈利・波特在世上仅存的亲人。家族核心成员包括威農・德思禮、其妻佩妮・德思禮(娘家姓伊凡)以及他们的儿子達力・德思禮。佩妮是哈利母亲莉莉・波特的姐姐。 在故事中,德思禮家族扮演了哈利・波特童年时期的虐待性监护人角色。他们极度鄙视和恐惧魔法,并试图通过压制哈利的天性来维持他们“正常”的生活。尽管如此,由于莉莉・波特牺牲时留下的血缘保护咒,德思禮家也成为了哈利在成年之前最安全的庇护所,是阿不思・鄧不利多保护计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他们象征着与魔法世界形成鲜明对比的、狭隘而充满偏见的麻瓜世界。

  • 威農・德思禮 (Vernon Dursley): 家族的大家长,是一家名为格朗寧公司的钻机制造公司的董事。他是一个体型魁梧、脖子粗短、脾气暴躁的男人。威農对任何超出他理解范围的“不正常”事物都抱有极端的厌恶,尤其是魔法。
  • 佩妮・德思禮 (Petunia Dursley): 威農的妻子,哈利的姨妈。她身材瘦削,脖子很长,热衷于窥探邻居。佩妮对魔法的憎恶源于对自己妹妹莉莉・波特成为女巫的长期嫉妒。尽管她极力否认,但她对魔法世界的基本情况(如霍格華茲阿茲卡班催狂魔)有着超出普通麻瓜的了解。
  • 達力・德思禮 (Dudley Dursley): 德思禮夫妇的独子,哈利的表哥。童年时被极度溺爱,导致他肥胖、自私且喜欢霸凌。在第五部中遭遇催狂魔袭击后,他的性格开始发生深刻转变,最终在与哈利告别时表现出了一丝感激与和解。
  • 瑪姬・德思禮 (Marjorie Dursley): 威農的姐姐,虽然不是家庭核心成员,但时常来访。她同样对哈利充满恶意,曾在言语上侮辱哈利的父母,导致哈利意外地用魔法让她膨胀成一个大气球。

德思禮家族对魔法的恐惧和憎恨是其核心特征。这种态度主要源于佩妮的童年经历。她从小就嫉妒妹妹莉莉的魔法天赋,并因自己没有魔法能力而被排除在那个神奇的世界之外而感到痛苦和怨恨(Pottermore)。这种情绪在她与同样崇尚“正常”的威農结婚后得到了强化。 当哈利在父母被佛地魔杀害后被送到他们家门口时,德思禮夫妇不情愿地收养了他,但主要是出于对魔法世界的恐惧和一种被迫的责任感。在哈利的整个童年时期,他们都:

  • 压制信息: 向哈利谎称他的父母死于车祸,并严禁他提出任何相关问题。
  • 情感与物质虐待: 让他住在楼梯下的櫥櫃里,给他穿达力穿剩下的旧衣服,并在精神上不断贬低他。
  • 试图阻止魔法: 在哈利收到霍格華茲的录取通知书时,威農采取了一系列极端措施试图阻止他入学,最终以失败告终。
  • 隔离政策: 在暑假期间,他们会锁起哈利的魔杖、课本和所有魔法用品,试图将他与魔法世界隔离开来。
  • 血缘保护咒的基石: 根据阿不思・鄧不利多的安排,只要哈利每年回到他母亲血亲的家中,并称之为家,莉莉・波特用生命施加的古老保护咒就会生效。这使得水蠟樹街四號成为佛地魔食死人无法侵犯的安全地点,直到哈利年满十七岁。
  • 情节的起点: 几乎每部小说的开篇都发生在德思禮家,这种压抑、乏味的环境与霍格華茲的奇妙和冒险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强化了哈利对魔法世界的归属感。
  • 角色发展与救赎: 尽管威農和佩妮至始至终都未曾改变,但达力的角色却经历了显著的成长。从一个纯粹的恶霸,到在遭遇催狂魔后开始反思,最终在《死神的聖物》中,他主动与哈利握手和解,承认哈利曾救过他的命。这一刻展现了人性中向善的可能性。佩妮在最后离开时也表现出了一丝犹豫和未说出口的情感,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 Dursley (德思禮): 来源于英格兰格洛斯特郡的一个真实城镇名,该地距离 J.K. 罗琳的出生地不远。
  • Vernon (威農): 一个听起来颇为古板和严厉的男性名字。
  • Petunia (佩妮): 意为“矮牵牛花”。在花语中,矮牵牛花有时象征着“憎恨”与“愤怒”,这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佩妮对自己妹妹莉莉(意为“百合花”)的复杂情感。
  • Dudley (達力): 一个常见的英国姓氏和地名,但其发音与“dud”(意为“无用之物”)相近,暗示了他早期的性格特点。
  • J.K. 罗琳在 Pottermore 网站上透露,威農从一开始就讨厌哈利,部分原因是他对所有与魔法有关的事物抱有偏见,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哈利长得像他非常不喜欢的詹姆・波特。(Pottermore)
  • 在《哈利波特:死神的聖物1》的删减片段中,佩妮向哈利解释说,那天晚上她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妹妹,暗示了她内心深处的悲痛。(电影设定)
  • 同样是在电影的删减片段中,达力与哈利的和解场面得到了更充分的展现,他明确地对哈利说:“我不认为你是在浪费空间。”(电影设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