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浮
基本信息
描述与外观
快浮 (Quaffle) 是一个直径约为 12 英寸(约 30.5 厘米)的无缝皮革球,与麻瓜世界中的足球大小相当。它的颜色是鲜红色,使其在比赛中,尤其是在恶劣天气下,能够被清晰地看见。 根据书籍《穿越历史的魁地奇》记载,现代快浮经过了改良,其表面有数个手指大小的凹坑,即“抓握坑”。这一设计取代了早期的皮带或皮环,让追球手可以用单手更牢固地抓住和传递快浮。
魔法特性与用途
快浮是魁地奇比赛中用于得分的主要用球。其核心用途和魔法特性如下:
- 得分机制: 比赛中的追球手负责传递快浮,并尝试将其投进对方球队的三个圆形球门中的任意一个。每成功投进一次,该队即可获得 10 分。
- 抓握设计 (Gripping Pits): 1875 年,黛西・彭尼福提出用手指大小的凹坑来取代老式的皮带,这使得快浮更易于单手抓握和投掷。
历史
快浮是魁地奇运动中最古老的用球,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这项运动的起源。
- 早期形态: 在早期比赛中,快浮只是一个普通的、带皮带或提环的皮球。它的颜色也不是固定的,通常是未经染色的皮革原色。
- 颜色变化: 在 1711 年的一场比赛后,由于大雨导致当时的褐色快浮变得和泥地难以区分,巫师们决定将其永久性地染成鲜红色,以便在任何天气条件下都能保持高可见度。
在故事中的作用
幕后信息
- 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快浮的外观忠实地还原了书中的描述,包括其鲜红的颜色和表面的抓握凹坑设计。电影通过视觉特效生动地表现了快浮在空中的飞行轨迹和被投进球门得分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