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隆巴頓

愛麗絲·隆巴頓(Alice Longbottom)是一位純血女巫,也是魔法部一位備受尊敬的傲羅。她與其丈夫法蘭克·隆巴頓均為第一次巫師戰爭中鳳凰會的初創成員。在佛地魔倒台後,她與丈夫被一群食死人酷刑咒折磨至精神錯亂,永久地住進了聖蒙果魔法疾病與傷害醫院。 愛麗絲的悲慘遭遇是戰爭殘酷性的重要見證,她的犧牲精神以及其子奈威·隆巴頓的成長,是整個系列故事中關於勇氣、愛與傳承主題的關鍵部分。

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傲羅,愛麗絲與丈夫法蘭克·隆巴頓在第一次巫師戰爭期間並肩作戰,對抗佛地魔及其追隨者。他們是阿不思·鄧不利多所領導的鳳凰會的原始成員。根據鄧不利多的說法,隆巴頓夫婦非常强大且勇敢,他們曾三次成功反抗佛地魔本人,這使得他們的兒子奈威·隆巴頓哈利·波特一樣,成為了西碧·崔老妮預言中可能擊敗黑魔王的兩個嬰兒之一。

在 1981 年佛地魔首次倒台後,當大部分巫師界都在慶祝時,一小撮忠誠的食死人——包括貝拉·雷斯壯、道夫·雷斯壯、巴坦·雷斯壯以及小巴堤·柯羅奇——拒絕相信他們的領袖已死。他們抓住了愛麗絲和法蘭克,認為這兩位傑出的傲羅知道佛地魔的下落。 為了逼供,這群食死人對隆巴頓夫婦使用了酷刑咒,進行了長時間且殘忍的折磨。儘管愛麗絲和法蘭克堅貞不屈,沒有透露任何信息,但他們的意志和心智卻被無情摧毀。這次襲擊導致他們遭受了永久性的、不可逆轉的魔法傷害,使他們陷入了精神錯亂的狀態。

自那以後,愛麗絲與法蘭克便成為聖蒙果魔法疾病與傷害醫院的永久居民,住在專門收治魔咒傷害病患的詹納斯·西奇病房。他們無法辨認任何人,包括他們唯一的兒子奈威·隆巴頓。 在《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中,哈利·波特榮恩·衛斯理妙麗·格蘭傑在探望亞瑟·衛斯理時,意外遇見了前來探望父母的奈威。當時的愛麗絲有著一張“圓圓的、和藹可親的臉”,但她的眼神空洞,頭髮也已花白。儘管她認不出奈威,卻本能地遞給他一張吹寶超級泡泡糖的包裝紙。這個小小的舉動暗示著她內心深處仍殘存著一絲母愛,而奈威也默默地將這張糖紙收進了口袋,顯然對他意義重大。

書中並未詳細描述愛麗絲在遭受折磨前的外貌。在聖蒙果魔法疾病與傷害醫院時,她的臉龐被描述為圓潤且看起來很和善,但眼神空洞,無法與人正常交流。 她的性格可以從其行動中推斷出來。作為一名傲羅鳳凰會成員,她無疑是極其勇敢、忠誠且富有正義感的。她與丈夫三次對抗佛地魔本人,展現了非凡的勇氣與高超的魔法實力。即使面對最殘酷的酷刑,她也堅守秘密,證明了她堅不可摧的意志力。

  • 法蘭克·隆巴頓:她的丈夫與戰友。他們是巫師界中一對備受尊敬的夫婦,共同為正義事業奮鬥,也共同承受了悲慘的命運。
  • 奈威·隆巴頓:她的兒子。愛麗絲的遭遇深刻地影響了奈威的成長。他由祖母奧古斯塔·隆巴頓撫養長大,並以父母為榮。為父母復仇、繼承他們的遺志,是奈威在故事後期變得勇敢和堅定的重要動力。
  • 奧古斯塔·隆巴頓:她的婆婆。奧古斯塔對兒子和媳婦的英勇犧牲感到無比驕傲,並以此為標準嚴格要求奈威,希望他能不負“隆巴頓”之名。
  • 食死人:特別是貝拉·雷斯壯,是將她折磨至瘋狂的仇敵。這也使得貝拉成為奈威最憎恨的對象。
  • 愛麗絲 (Alice):一個源自古德語的傳統英文名字,意為“高貴的”、“貴族”。這個名字與她勇敢、高尚的品格非常契合。
  • 隆巴頓 (Longbottom):一個古老的英國姓氏,字面意思為“長長的谷底”,可能源於地名。這個姓氏在托爾金的《魔戒》中也作為哈比人的姓氏出現,帶有一種樸實、堅韌的感覺。
  • 預言的人選:由於隆巴頓夫婦曾三次反抗佛地魔,這使得他們的兒子奈威·隆巴頓完全符合預言中“曾三次反抗他”的條件,成為與哈利·波特並列的、可能擊敗黑魔王的兩個孩子之一。
  • 電影改編:在電影《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中,愛麗絲·隆巴頓出現在鳳凰會初創成員的合照中,由演員麗莎·伍德(Lisa Wood)短暫飾演。(電影設定)